《散手十二论》之摔跌技(一)

林峰

摔跌,是中国武术四大技法中“踢、打、摔、拿”之一。在现代徒手搏斗技术中,摔跌技类似于摔跌而又不等同于摔跤,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运用技巧使对方失去重心倒地而达其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较之摔跤更敏捷,具有更大的伤害力,实战性和适应性更强,轻则可以打翻对方,重则可使对方致残。

摔跌法不是单独出现于武术搏斗中的,它与踢、打拿是相辅相成的,它与拿法属一类别,是制人而不伤人的高雅技术,比起踢、打二技的凶残暴烈更容易被现代的人们所接受。传统武术中的“沾衣十八跌”就被誉为中国武术的上乘武学。这种技术并非靠踢、打对方所致的跌倒,而是利用巧妙的手法和步法,以螺旋原理,牵制对方身体一点,使其身体失去重心的平衡而跌倒,而不伤残其身体或性命。当一个人被击倒在地时,他无法迅速调整状态再战,即使是武功高强的武术大师也不能,使其在进攻上的精神意志消沉,自动折服。

纵观目前的一些摔倒技术,多以力大胜力小,以拼蛮力为主。现代散打中的摔法,多脱胎于中国传统的摔跤术,虽然传统的摔跤术仍有可取之处,但是,我们不能拘泥于其中的固定模式。比如,中国的摔跤流派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就分作三大流派:保定跤、北平跤和天津跤,这三大流派中,最接近于武术技巧的就是保定跤,这种跤术轻视用蛮力,重视技术,长于以小制大,所以,我们学摔时就最好参考保定跤,因为单凭蛮力取胜的技术不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特色和现代徒手搏斗技术的需要。

摔跌的目的就是在自身不倒的条件下摔倒对方。大家都知道,支撑着人体重心平衡最关键的是双脚的前掌部及脚趾,一旦能让前脚掌翻离地面和前脚掌受到控制不能移动,导致上体东倒西歪,重心超越于两脚掌所能支撑的范围时,人体就会摔倒于地。人体不论怎样摔倒,都有共同点,那就是脚底翻离地面。要想达到摔倒对方的目的,就要想方设法使对方脚底翻离地面。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中,摔法技巧和招术可谓举不胜举,如用文字来记述的话,足能让人读上几个月。而我们学习现代徒手搏斗的摔跌技术,是为了深通其原理核心,从简单而直接的训练方法中获取能在实搏时将摔技发挥得随心所欲,自由施展的地步,而不是学教条主义,或为了洁名钓誉写些名目繁多的著作当炫耀。故此,我在这论就着重于摔法的技术训练和技法原理的解释,对于一些以蛮力为主的技法招术只作提示,将简单易学、易掌握,实用价值高的招术作参考性的论述,完完全全以实用为本。

一、排跌技的基础功法练习

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是任何搏斗技击术第一重要的。摔跌技是武术搏斗中可独立存在的一项系列技术,其基础功夫也相应地有一套独特的训练之法。比如说:拳法有拳法的训练方式,腿法有腿法的训练方式,三者之间有共同的入门基础,而后的层次就有主次之分了。

(-)拌跌法中的腰部训练

腰是人体的轴心,主宰着人体重心的平衡。无论任何拳种,都非常注重腰的灵活训练,特别是太极拳论腰最多。《太极拳论》日: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后退,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气若车轮,腰如车轴。等等对腰的解释以及提示习者对腰必须加以留意的训练性。

摔跌技术,完全是靠人体旋拧转折的方法,迫使对方的重心转折过速而使底盘失控所导致的翻跌。这种技术的发挥必须是两脚有如树生根之稳,转折全凭腰为轴心的旋动来完成的,常见的腰部练法有以下几种

1、旋腰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手直臂垂于体侧;上体前,两手直臂向左前下方伸出,手心朝下。随之以腰为中心,上体向前、向右、向后、向左翻转绕环一周,控制好身体重心,两脚不要移动。绕环一周后,再如前法向左、向后、向右翻旋绕环一周。如此顺、逆时针交替旋转练习共做2436周即可。

绕环时,两脚不要移动,两臂随腰放松绕动,腰肌不得紧张,开始练习时速度缓慢,幅度逐渐加大。

2、俯腰:并步站立,两手叉指贴于腹前,二目平视前方。两手直臂上举至头上方,两臂贴近耳侧,掌心朝上,上体前俯,两手直臂下按于脚前地面。右手绕经右脚后,抓握左脚踝部,同时尽量伸拔脊柱,降低上体,直至前额贴于小腿前。

接着动作还原直立姿势,向右转体90度,继上体前俯,两手按于右脚侧地面,稍停后,上体直起,两手交又向左转体,重复右侧下俯动作。开始练习时,俯腰不必过于勉强随着练习时日的渐增:柔韧性自会增强。俯身和直起身体时,动作都宜缓慢进行。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