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下)(三)

要论九

(原文)今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乃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底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亦在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织妙。所谓机关者在眼,变化者在心,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已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逼,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者,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亦为步。如前步进之后步随之,前后自有定位矣。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之前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无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其要者为步,活与不活,亦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阐解)本论以步法为核心内容,详细阐述步法于武技之搏击运动的重要性,以此论警醒学拳术者要深研步法,切勿疏懒之。

拳术中的身体不论作任何运动时,都是依靠法步形的不断变化来完成的。步为一身之根基和运动之枢纽,拳谚日“心是统帅(心即大脑),眼为先行,腿是战马,手是兵刃,无论攻防进退,全凭腿脚之力”。又日:“机关在眼,变通在心(大脑),应变在手,而千变万化不至于窘迫者则为步”。步法是搏斗技术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是搏斗技术的根本,技术的优劣,战斗的胜负,步法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于临战对敌中,靠的是身体手脚,而始终使体态保持正常的乃是步形。在搏斗中手法的攻防方法、攻防目标、攻防距离、攻防速度、攻防力量、反应速度的诸因素上,都得靠灵活的步法来完成。攻防中是否目标准确,就是靠步法来调动攻防中双方的距离来完成的。步法不灵活,不能有效地调动双方距离,或远或近都不易有效地击打对方的有效部位;如能准确地调整攻防中的距离,去接近或远离对方,攻击可给予对方有效的重击,防守时可化去对方的冲击力,能够以步法准确无误地调节攻防时的距离,则攻防的速度和力量就自然能表现出来了。步法不仅能够弥补招法在距离上的不足,而且步法速度的快慢又能决定以多快的速度使其招法和战术目的得以奏效,提高步法速度和巧妙地运用步法速度的能力是提高主动进攻成功率的关键。因为身体的运动靠步法来驱动,身形的变化则靠步形来调节。

从而我们知道,审时度势靠的是双眼的灵活与机智,随机应变而审时度势靠的是心思敏捷。然而,要使身体能够抑扬顿挫转弯抹角而千变方化,而且始终保持着主动权者,则莫不依靠步法在主导着整个运动过程。但是,步法与身体的配合并不是机械配套或者是刻意追求的效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做到身法的伸缩,步法的进退,手法的起落几方面均协调和顺,归于自然。

人体本身的先运动是非常自然而和谐的,身躯上前时脚步不用去想,驱驰于不自觉,身体想动时步法早已为之做好了安排,手法该出击的时候步法也早已把身体向前推出而发力,还没来得及想的已经做到了,还没有准备做的已经办成了,即步带身转,身随步换,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之与不及的情况。做到此步,所谓的“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也就是这种境界了。

在拳术运动中,虽然两脚之间总会有前有后,但不管哪只脚在前或在后,静止不动有固定型式时叫作步,如形意拳的虚步、马步、弓步、仆步、坐盘步、绞剪步、骑龙步等等。然而,在不停止的移动变位时,仍然叫作步,如形意拳的进步退步、撤步、垫步、摆步、扣步、盖步、倒插步、顺步、拗步等等。如前脚向前进一步,后脚紧随跟移一步时,前脚与后脚仍都各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在前位的脚作后步,在后位的脚作前步时,便形成了前步作后步的前步,后步作前步的后步,这时的步法就没有前后之分了,后脚不超过前脚叫步,后脚超过前脚还是叫步,步法本身就是两脚的交替变换位置和转变方向所形成的。

总而言之,拳术运动讲究动作架势,其可谓是变化无端。然而,其根基者是步法,动作灵活不灵活在于步法,反应敏捷不敏捷也在于步法,可想而知,步法在拳术运动中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