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蔚昌
在杨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盘”为主宰,融为一体。
“下盘”(胯),也叫“底盘”。“底盘”要稳住,放平放正。只有“底盘”稳住平正了,躯干才能中正直竖,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样,底座稳住平正了,石碑才能竖得正直稳当,不致歪斜倾倒。
太极在盘拳架时,底盘”始终要稳、平、正,怎样才能做到稳、平、正呢?在总体上讲,就是要遵循太极拳的要则理法,只有依照太极拳的规矩,才能成就太极拳的方圆。说得具体些、直接些,就是在“沉劲”时,要“开胸、开背”(含胸拔背),“肩”要放松,“肘”要曲坠,并侧重“开背”,以气下,这时气就下沉“丹田”;“顶劲”时,也要“开胸开背”,“肩”要放松,“肘”要曲坠,并侧重“开胸”,以神提,顺项贯顶,虚灵之气形成,或者说,“虚灵顶劲”形成,这里说的“顶劲”不单指头部,而是从胯(底盘)以上皆要神提,经腰而上,顺着脖颈,贯至头顶。顶劲时,沉劲不丢;沉劲时,顶劲不失。上下有股对拔对拉劲势,使得躯干直竖中出现一种空灵憩适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觉。至于为什么要在“沉劲”时侧重“开背”、“顶劲”时侧重“开胸”呢?这是由于人们在后天演变出一种拙力,就是这种拙力导致躯干形成病态—不同程度的凹胸凸背,随着年龄的增长,凹凸形状越来越大。“开背”,是在纠正凸背:“开胸”,是在纠正凹胸。“背开胸开”了,胸、背就都平正了,内气就能通顺了,这样,就能有效地增进躯干的直竖。躯干直竖了,也相应验证了“底盘”是稳平正的。“底盘”和躯干都稳、平、正了,“平送腰胯尾闯垂”才能成为可能。底盘”稳、平、正了,两腿就会被带动得顺势灵便,气感充盈;“迈步如猫行”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脚底似“植地生根”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上盘”(肩),要松沉。
在盘拳架时,“上盘”(肩)始终要松沉、虚腋;与肘”相随;与“顶劲”配合;与“开胸开背”协作。
肩”要松沉,就须“虚腋”,不“虚腋”,双臂就会贴着躯干,僵硬劲去不掉,使得内气受阻。肩的放松,须与肘相随;肘的曲坠,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使之达到松沉境地。尤须注意的是,要与“顶劲”配合,与“顶劲”配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轻灵劲势,否则,就会导致“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的毛病。这里,要特别留神,“顶劲”时,“肩不能相随俱上(相随俱上是拙力,或叫生活习惯用力);相反,肩要松沉,肘要曲坠,劲向底下,这样,有顶有沉,有上有下,对拔对拉,就出现一种伸展虚灵劲势。再就是与开胸开背”协作好,因为,两臂与胸背相连,与“开胸开臂”协作好,可增大两臂的灵活性,增强两臂的气感;在与开胸开背”协作,并侧重“开背”的同时,结合“顶劲拔”背(一种劲道)的感觉,就明显地出来了。这些与肩直接相关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上盘)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