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教室
一、直拳概述
说起直拳,大家都不陌生,综观世界各国的搏击术,几乎都有直拳的存在。在拳击台上,直拳的使用率之高,是任何一种拳法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直拳如同兵器中的枪,枪乃兵器之王,而直拳则是拳法之魂。
直拳动作简洁,速度迅疾,力量沉、透,击打范围广,这些独到的优势,使直拳无论在擂台争雄,还是在街头野战,都是打斗者的首选拳法。
作为轨迹拳中的直拳,其动作外形与拳击散打的直拳似乎大同小异,但在轨迹拳中,其发力技术和实战打法,都是自成特色的,轨迹拳歌诀有云
立云抛弹直拳生,手动脚动似流星,
重心前置手宜远,身架拔高动自灵
攻击前手复前手,让位一动见输赢
生性偏爱打头阵,惹事生非第一名。
二、直拳的轨迹和大形
任何拳法的外在形态都可以用轨迹和大形来表述。轨迹是运动的流程,大形是人体的框架,直拳是以身体为端点、以手臂为射线的冲击动作,拳到位时肩肘腕近于直线。直拳的手法、身法轨迹都是基于前立圆,即前后方向上的立圆。
三、直拳的发力
直拳的发力不外“轨迹复合”和“三圆发力法”,这也是轨迹拳的发力基本原理。所谓“轨迹复合”即发力时,肩、胯、身、手的走向均为同一方向的圆,传导互动,以达到力的层层叠加,所谓“三圆发力法”即一个完整独立的发力模式应为1080度的连贯的三个圆,由一个涡圆启动,借势发力,形成一个椭圆,再回复由一个涡圆还原。第一个涡圆即启动圆,为发力生机造势,形成足够的动力;第二个椭圆是力量的发挥,也就出拳踢腿等外在的发力表象;第三个涡圆是回复圆,以使动作复位,减震消势。
三圆发力的具体过程参照图1—图4。
三圆发力的理论分析见李紫剑先生的(轨迹拳学)教材和发力的原理法则和方式一文。
很多人对三圆发力法提出异议。事实上一个正确完整的发力过程都可以用三圆发力法来分析,很多拳派也有类似的练法,只不过名称提法各异罢了。例如形意门有“束展”二字,心意拳有“裹践躜,其中“束”、“裹”类似于三圆发力法的启动圆,”展”、”践”类似于第二个椭圆,“躜”则相当于轨迹拳的步法“后驱逆行”的逆行制动。只有“束裹”得越充分,展、“践”才能越快、越狠,力量发挥得越大,究其根本,不过是个蓄势、发势,力量堆积的原理。
直拳发力的练习步骤
1、手法轨迹。如图站好,手循向前、向下、向后、向上的前立圆轨迹运行,力求缓慢、自然、流畅,手臂不僵不紧,松活自如,肩、肘、腕积极参与运动,使整条手臂都运动起来。前后手都要练到,左右式交替练习。熟练后可渐渐加快运行速度,但要注意快而不乱,快而不僵,并可作一个小圆,一个大圆的交替连环练习。
2、身法轨迹。坐在椅子上,右手掌根贴在胸口,手掌与身体垂直(图6),做前立圆运动,动作要求缓慢、流畅、自然,如果作为参照物的手呈前立圆轨迹运行,那么身体的轨迹就做对了,熟练后可将手拿开,直接以身体做。此练习一定要注意尾椎、颈椎要相对固定,用中段整条脊椎去做,这样才能真正将脊椎摇起,否则就会变成简单的前俯后仰了。
3、身手轨迹复合,如图5站好,在练习手法轨迹中加入身法的轨迹运行,要做到以身运手。此时要注意身法轨迹和手法轨迹由于半径不同而形成一个传动比差,即身、手始终相差半拍,身运手,手出身已回,形成对争,反复练习,同样要求缓慢、流畅、自然,细心体会身手轨迹复合的精确性,做到由身至手节节贯穿。
4、贴身拳法发力练习。这一步是直拳的关键所在,如果体会不出力由身发,力由脊发,那么直拳永远入不了门。
如图7站好,右手自然握拳置于胸前,左手置于右手前约10-15厘米,纵步站好,然后身体按照三圆发力法的过程,涡圆启动,继而向前抛弹,带动右拳短促有力地击向左掌心,然后复位,还原。刚开始练习时,启动圆可划得稍大一些,稍慢一些,动作流程中启动的涡圆一定要划出来,熟练后可逐渐将启动圆变小,加快,直至整个发力过程在三分之一秒内完成即合格。
要注意动作的突发立止,发力正确的话右拳打在左手上声音清脆响亮。
贴身拳法发力达标后,可试着逐渐将拳离开身体,用身法带动手臂做短促的拳法发力,直至手臂完全放开,就基本掌握了直拳的发力模式
5、完整的直拳发力,如图5站好,后腿蹬地,重心前移,身法由涡圆启动,前摇发力,前手前立圆在身法的带动下向前抛弹,拳到位时骤然一紧,前脚踏地制住身体重心的前移,此时身体已回复,身与手形成对争,前腿与后腿形成对争(图8A),拳臂借对争之势复位、还原,重心回置,完成整个发力过程,以上描述虽然复杂,但实际完成只是一瞬间的动作,直拳要求在三分之一秒内完成整个动作。
后手直拳类似前手,只是出拳时加上了身体右转、后胯前压的动作,否则不易得力(图8B)
四、直拳的要领和细节
1、注意轨迹复合、运行的通畅自如。很多人初练直拳时,发力时身体震动非常大,自我感觉发力非常暴烈、凶猛,其实大部分力量在相互牵扯中消耗了,并没有发出去,变成了自己打自己。其实一记发力优秀的直拳是非常优雅自如的,整个出拳的过程自身并无多少用力的感觉(当然并非真正的不用力),只是在拳到位时才骤然一紧。所以,练习时应细心体会身、手的轨迹运行、复合,力量的传导是否通畅自如,由身至手节节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