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十六诀(一)

——形意拳拳经注解之七

尚济

所谓“十六诀”,即一寸、二践、三蹿、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经、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这十六诀乃是练形意拳的基本诀窍。其中既包括了对形意拳的全面认识及形意拳拳理,也包括了练法上的原则和技击上的应用。有理然后才能有法,有法然后才能有技。所以学者只有懂得了十六诀的深奥含义,并按照此拳理所指示的法则进行锻炼,才能在技击上打出形意拳的“真形”,发挥出形意拳应用的巨大威力。

〔原文):一寸,足步也。

〔注解〕寸者,短也、近也。距敌只有一寸之远,进步只需一寸之长,发劲只需用寸劲……,所以广义地讲,寸者乃近战之意。形意拳之独特之处在于近战,形意拳之威力也在于近战。近战莫善于钻进去打,钻得越近,自己越保险,同时也越便于将对方发出去。当对方距我甚近,只有一尺或八寸之远,或我已被人挤住,身挨身之时,前足稍进(寸步),同时浑身发抖撒之力;或者步不动,只沉肩坠肘塌腰纵膝,松开井池双穴,全身一抖发出整劲,如炮爆炸,如虎抖毛,这就叫寸劲。前辈武术家常说,“打人如亲嘴”,如亲嘴是“接近”的意思。发寸劲时,出拳不再分起落钻翻,也不再分起横落顺,也分不出哪是破哪是打了。起落钻翻横顺破打,全寓于这一发之中。打也是破,破也是打,打中有破,破中有打。这就叫作“不钻不翻一寸为先”。比如对方以拳向我当胸打来,其力甚大,接手后我顶不住,拨不开,就可顺其势将其手引到我身上,棚住劲用腰来化。以我之根节化对方的梢节,一化即开。在化的同时,我之头肩身步一齐乘机而进,腰腿亦同时蓄了力,继之将我劲松开一抖,便可奏功。或者一手接对方手腕,另一手接对方大臂,在将捋未捋之间,其形未露之时,接住彼劲,双肩向前一松,双手一抖,亦可将对方跌出。欲用寸劲,一要能钻得进去,二要能接住对方的劲,三要会发寸劲,三者缺一不能奏效。故平时要多多单练操手。发寸劲之法是两腿往下蹲劲,腰向后弓向下坐劲,两胳膊向前松劲,三者同时动作,劲短而整。

〔原文〕:二践,腿也。

注解]:践即践步。即所谓马奔虎践”之步也。与对方相距丈而八尺之远,或对方一接手便想逃跑之时,用此步法赶着打,最为得力。这也就是拳经所说:“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打法。十二形中的“神龙游空”就有践步之意在内。进时要先进前脚,退时要先退后脚,这是形意拳步法上的特色,此法永不可易。一寸一践,一近一远,互相补充,则远近皆宜。

原文〕三蹿,身也。

注解〕:蹿是身法,也叫做钻。双足队起是蹿,足不离地而腰向上起劲也是蹿。往高处是蹿,往远处也是。十三形中的“伏龙升天”、“燕子抄水”、“神龙游空“猴爬竿”……等,内中都含着一个蹿字。

〔原文〕:四就,束身也。

〔注解〕:就,也是指身法而言。乃上下束而为一之意。束身时可化可进,又可蓄力而待发。练时,从高缩到矮,如同缩入地里之意;从前缩到后,如同猛虎坐洞一般。浑身上下束而为一者,乃是胳膊腿都稍屈,往一起就,背如背锅,手足四肢与气海连在一起,胳膊好象长在腰上而不是长在肩上。此时气聚于丹田,全身象一个打足了气的球,具有很大弹力,又能灵活旋转。要注意在“就”之中,处处时时都要暗含着伸长之意。柔身而进时,“就”着身子宛如螺丝拧旋而进,有机可乘便将身一长,将劲一放,发出很大弹力。“蹿与“就”是互相补充的,有就才有伸,有蓄才有发。一就一钻,一缩一伸,就为钻创造条件,钻乃是就的继续,二者相辅相成,“就”形成了蓄发伸缩攻守之势。

〔原文〕:五央,即谷道上提,两股夹紧也。

注解〕:夹,指两腿相夹,是步法也是身法。两膀相合,提肛缩肾,两腿相夹如剪子股式。比如潜龙下降,青龙出水,狸猫上树,龙虎相交……都体现了夹。从身法上看,夹是左右相合,上下相合。意即浑身上下,合而为一,可缩可伸,可就可蹿

原文],六合,即内外六合

注解〕:合即内三合外三之意。手与足合,肩与膀合,肘与膝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统称之谓六合。其实,处处要合,不只六合也。打形意拳主要看和顺二字,和是内气之中和,顺即外形上四肢躯干,头身手足之自然配合。总要内不悖于神气,外不乖于形式,方为得体。

〔原文〕:七齐,疾而毒,内外一致也。

注解〕:齐,即整齐一致之意。内外如一周身一家,即是整劲。即拳经中“手脚齐到方为真”、“手脚齐到如点炮”之意。要想作到齐,必须注意三心并、三意连、五行顺、四梢齐。还要心中安逸自然,毫无惶惶急速之感。如此则息易调,神易凝,气易聚于丹田,各经络之气流行畅通,循环无端,然后才能上下相随,手足相顾,内外合一,发劲如放炮。

〔原文):八正,直也。看正是斜,看斜是正。

注解〕:正者,意正、身正、力正也。意正是指意念而言,要光明正大,正气凛然。必如是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行于肺腑,贯于四梢,发之而为武术之绝技。身正是指体型而言,不能前仰后合,左偏右倚,要谨形意拳的要求作势。只要符合要求,虽斜亦是正;违反了规定,虽正亦斜。力正是指发力要正而且直,以我之球击彼之球,不能有一丝歪斜弯曲之意。我之势是在方圆中变化,劲无一定方向,然而要在无定向中找方向。这就是“曲中求直”的真实含义。从几何上看,每一条曲线本来就是由无穷多条微小的直线段所组成的。每一条直线段的方向就是曲线上该点处的切线方向。我沿曲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断改变的,一旦接住对方的劲,我劲便立即沿此切线方向照直而去,宛如一根笔直的铁棍,又直又硬,后脚一蹬其力直贯前手,势如放箭。此时要求三尖相对,手尖鼻尖脚尖对不正,则自身用力不均,气便散乱,无“整”之可言矣。

〔原文〕:九经、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也。

注解〕:拳势要按规矩练习,内气要按经络运行。其中奇经八脉,最为重要。八脉为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帷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八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血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上潮,得之者身健。其中督脉在背后,系全身之阳气,任脉在胸前,统一身之阴气,尤为重要。冲脉自胸前分左右两侧上行,为十二正经之海,关系到先天、后天之真气。带脉环行于腰间,有总束诸经络之用,得之则腰椎灵活有力。二跷、二维在腿及身躯之两侧,贯通上下,调整阴阳,有矫健全身,使步履轻捷多力之用,故习武者不可不知也。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