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寿助业 武术伴我度华年

——访画家郑玉昆

唐志福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漫步走进了河南省工人文化宫。此时,天还是黑苍苍地,东方微微露出薄明的晨曦。忽听嗖嗖带风,顿足如雷的声音。循声走去,见一人正在练功,真是动如闪电,静若翁仲,稳如泰山,轻如惊鸿;腾挪闪战,刚劲雄浑,手、眼、身、法、步,机巧活灵。打完拳后,大气不喘,掸掸衣服上的灰尘信步欲走。我禁不住连声叫绝,他也是不由自主地扭回了头。我几乎惊呆了,“这不是画家郑玉昆吗?

“听说你会打拳,可真没想到您的武功竟如此练达,真乃文武兼备,各领风骚啊”我赞服地说。“习惯了,每天早上都活动活动。

郑玉昆画师已年过半百,但他红颜鹤发,精神矍铄,眉宇间充满着刚毅气质。趁机,我请他谈谈健身之道。他也颇有兴致。

郑玉昆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协分会理事,四川嘉州画院名誉院长,河南山水画会会长,郑州画院顾问。几十年艺术生涯,他博采广融,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作品,不少佳作不仅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而且曾两次由文化部选送到西德、法国、科威特等国展出。中国画“芦雁”为巴黎博物馆收藏。著有盛誉。

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可人们却不曾知道他的少林武功也如此深厚。

原来,出生在少林武术之乡——河南省登封骆驼岩村的郑玉昆,自小就与少林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当地名拳师梁海水的指教下,从八岁时就开始学拳。每天闻鸡起舞,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未懈怠。他锲而不舍,苦练不辍,练就了一身好拳法。

在谈到健身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时,他深有体会地讲了两点。一是健身与事业的关系。他在题画诗中写到:“人生难得寿助业……”对于艺术家,一般来说,高龄与成就是成正比的。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由于六十岁时的艺术变法,才使其创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没有以后的四十年,也就没有他的伟大成就。美术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都需广泛学识的运用,严密精巧的构思,精力的高度集中,都要付出极大的脑力劳动,相应的也会使身体大伤元气。若不及时调养,最易积劳成疾。作家们完成一部创作之后就住院治病的事例并不鲜见。1976年、省里约他创作一幅“毛主席视察兰考”的画,要求一个半月完成正稿。由于种种原因,距交稿时间仅半个月才开始动笔。他日夜突击,争分夺秒,废寝忘食,连做梦时都在构思画面意境,其间,每天闻鸡起舞的习惯被迫搁浅了。最后作品如期完成了,并且得了省里一等奖,由于平时身体有底子没有累垮。谈到这里,画师深有感触地说:“可见,体质对事业的关系是何等重要哟!我之所以几十年坚持习武不辍,不单是为了延年益寿,也是为了始终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充沛的精力,永葆艺木生命充满青春的活力。”

二是练拳与陶冶气质。人贵有气质。对于搞艺木的人,气质尤为重要。一张作品就充满着画家本人的气质。一个艺术家要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升华,向更高的意境登攀,除了本人的天赋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毅力,有胆识,有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少林武术具有严谨而不疏漏,沉稳而不轻浮,坚强而不孱弱,敏捷而不呆缓,潇洒而不拘僵等特点,对于陶冶气质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几十年来,他坚持以练少林武功陶冶气质,把少林拳法的内涵有机地溶于性格的内涵,不仅锤炼了严谨、沉稳、敏捷、刚毅的性格,也使少林武术的内涵同绘画艺术的内涵溶于一体,逐步形成了其作品气势雄浑、苍劲古朴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正同少林拳法的特点相吻合。

谈到这里,我们又扯起1979年他和师弟合编的《嵩山少林拳法》书,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深受武林界人士青睐,乡次再版,后又译成英文发行国外。书中拳术插图全系郑玉昆所绘,每个动作都渗透着内劲,栩栩如生。读者评介说:“不懂少林武功真络的画家是难以得心应手的。”去年四月份,他创作了一幅“少林展曲”。整个画面构思是以古刹少林寺衬托着一百多名少林武木新秀,在苍劲古柏丛中演练拳法,棍术、枪术等,姿态各异,动作逼真,无一丝矫揉造作之嫌被入选参加1985年全国体育美展。不少内行人为他高超的艺术才能和精湛的少林武功涵养所叹服。

谈话结束时,郑画师说:“‘武功伴我度华年,艺武相辅登高峰。我把这句题画诗作为座右铭,要坚持不懈,苦练不辍,以武功促长寿,以长寿助事业,为民族艺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矢志不渝,奋斗终生。”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