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舞剑与书法

四川  赵子虬

在我一生八十有年的岁月里,是一个武术、气功和书法爱好者,每当练拳舞剑、气功锻炼或挥笔上各有不同,好象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探索,虽各有各的妙用,然而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

气功,舞剑与书法的渊源各异,但都属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譬如气功,源于古代人类战胜疾病的一种『自我疗法』。『吕氏春秋』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民气郁闷而滞著,故作舞(就是导引,即人们说的气功)以宣导之气《教坊记》说:『昔阴氏次葛天氏,元气肇分……,民多重腿疾,思所以通利关节,是始制舞。』及至周末,道家把气功领域扩大了,不但用以防病、治病,还用以长生久视,创造出养神、养形』(《庄子》)’『行气』(《玉佩铭》)‘『金丹』(《参同契》)。后来不断发展,花色品种更多,流传至今。舞剑,本属武术运动范畴,兵家以它的攻防技术用于战场格斗的本领。后来,汉代的『巴渝舞』(《通典》),项庄在鸿门宴上的舞剑;晋代刘昆的『闻鸡起舞气唐代公孙大娘的『剑器舞等,则用以作强身的手段,或作表演艺术了。又为书法,始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下及商、周的甲骨、钟鼎,本来用以记言(《左史》),记事(《右史》』。秦汉以后,书法变成一种艺术了,名家辈出,代不乏人。如秦之李斯,汉之蔡邕、钟繇,晋之王氏父子,唐之虞、欧,颜、柳、宋之苏,黄、米、蔡,元之赵孟頫,明之董其昌等,均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传习于今。

从我国气功、舞剑与书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看,有许多息息相关,联系紧密之处。

先从气功与舞剑上看,在锻炼效果上都能够健体强身,属体育运动的范畴。祖国气功非常讲究调心、调身和调息,人们在练习中简称三调』。意守入静,诱导思想¨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肌体的自我调整,使精神宁静统一谓之『调心』;在意识的主导下,采用一定的体位,姿式(动作),使整体放松,气脉畅通谓之一调身,在意识的主导下,不断调整气息,使之柔和平稳,绵绵不绝,注意气沉丹田谓之『调息,也同老子说的,要『专气致柔』。而舞剑呢?据《吴越春秋》载,越王勾践想富国强兵,范蠡觅得一位善剑的越女去见越王,表演之后她对越王谈到击剑的要领时说,『技击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若妇,夺之似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在舞剑中形、神、气三者的结合,与炼气功的三调』要求一致。尤其是唐代名道士吕岩(洞宾)得了钟离子和火龙真人的剑法传授,便把气功与剑法高度结合,使练剑养气,神形双修。他写的诗『朝游北海暮苍梧,袖裹青蛇(剑名)胆气嬴(叫,同粗)』那样飘飘然的仙气味道。所以在我国道家气功中吕岩算是一个重要人物,流传了一些著作给我们,现在流行李景林的武当剑与杨式的太极剑,便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但气功与舞剑在形式上是有所区别的,气功多原地不动地徒手练习,  以健身疗病为目的;而舞剑时手必持剑,来往进退占地较广,除健身却病外,还一有攻防技巧。

其次,从气功与书法来看:首先,两者都非常讲求『形『神『气』的高度结合。如前所述;气功中的三调,就是要在意识的主导下,使形、神、气三者有机结合,祖国的书法也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书法爱好着,他广搜王羲之的作品进行临摹,算是一个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说:『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论笔法》)、从姿势上讲,『肩欲其平,身欲其正,两手如抱婴儿,两足如踏马蹬』(《临池歌》),指明了书写前要形、神、气相结合。在运笔时,书圣王羲之说:『下墨点划,芟波屈回,真草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这里谈到的『力就是形、神、气三者高度结合之力。人们常将气力二字连用,以气催力,气与力合,心无外鹜,全神贯注地进行,这便是『神要『坐正则气和,笔直则力足这便是『形气古语说:『意随气动,呼吸悠长』,所以运笔的过程,以意导气,力注笔端,  一横一竖,  一撇一捺,一气呵成,笔划仃歇处(如钩、折、提)才能换气,人们常说『下笔三折,气亦随之三变气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说气功与书法都要求形、神、气三者辩证的统一,其基本要求、行功运笔原理是一致的,这便是两者内在的共同规律之一。然而气功与书法又有所不同,前者对形,神、气的结合是有意识的,必须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调心‘调身’调息;而临池作书的三调往往是不自觉的,不调而自调,成为一种陶冶身心,涵养性情的艺术。其次,气功的功法与书法的书势,都有象形的共同点。战国时庄子说:『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仿熊,鸟形创造了『两禽戏J。西汉淮南子仿熊、鸟,凫,猿、鸱、虎形创『六禽戏』,东汉时,华陀采庄子、淮南子之长,仿鹤、虎、猿,熊、鹿形创造了《五禽戏》流传至今。而书法呢?人们常知出土文物中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均象形造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文字。孙述庭在《书谱》里评价有的书法好象『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古时就有许多『蝌蚪‘鸟书’虫书‘符书……在近代有所谓『艺术字气还有人以花,草为形,或以『八仙』的形象组成的字体。这些都是气功与书法的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前者仿形成为肢体动作,后者造形。在字体形象。

至于舞剑与书法的关系如何呢?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是颜真卿的老师,杜甫在《醉八仙歌》里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成为『草圣。足证他的书法艺备的高超。杜甫又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中说:『开元三载(公元七一五年)……记于偃城,观公孙大娘娘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邯城见公孙大娘西河剑器,至此,草书长进。』诗的首段载: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她这样精湛高超的技艺,对张旭深有启发,所以《国史补》说:旭常言,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气故书评家称他的草书为『情动形留,取舍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从表面上看,两者既是文武殊途,又是动静有别,但共同点首先在『指实、掌空、腕子话』。庄子《说剑篇讲: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气就是要在指、掌,腕三者上去寻求。  一九三二年,我在中央国术馆得《剑道》(手抄本),有『静守气『知微气『远近,【变化】等十二篇,字虽不多,类皆实用。其中《功夫篇》里谈学剑步骤时,『学剑虽有天姿,然必赖功夫,诚能恒以持心,勤以精业,亦可成名手!』在『指界』方面,要『五指捉剑如胶合漆沾,呼吸与共,痛痒相关。指出如以掌握剑则『掌不空廓,剑难沾、点、缭、劈『腕不灵则有碍身之转回,步之进退,得势不能乘,有法而难展气不难看出,舞剑则要灵活自如,在持剑上必须要『指实、掌空,腕子活』。书法也是如此。又是唐太宗在《论笔法》里说:『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四面势全;「实指,指实则筋力平次;「掌虚勺虚掌则应用便利,指出了捉笔为什么要指实‘掌虚(空)’腕竖的道理。有这样一个故事:晋王献之作书,右军有意掣(牵‘扯)其肘部而不稍动,右军预言献之将来定会成为名家。正如米南官说『下笔如滩上撑船篙竿,使尽全力不离故处』  一样,指实了则笔固,才能听使换,浑洒自如。王义之爱鹅是书法家所共知的。正因为从鹅在池中游之、泳之,碧波红掌,往来灵便,悟出了腕子活的道理。但舞剑和书法也有所不同,前者要求运腕灵活,上下左右才能面面周到,后者讲求指法,使之运用自如。其次是在用法上各有八法。舞剑有砍、撩、抹、刺‘抽’提、横、侧等八法,无论是用于战场格斗,或作强身手段,或作表演艺术,一招一式均有攻防涵意;书法(永字)上有侧‘勒、弩、跃、策、掠、啄’磔等八法。王义之在《题卫夫人,军阵图》后说:『夫纸张阵也;笔者刀稍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地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戳也气把运笔作书比作战场格斗,从这个意上也有其相似之处。

我们欣逢盛世,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为了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无论青壮年或老年人,均应在不同的岗位上最大效益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常言说;生命在于运动』,不妨在工作(生产)之余,在碧草如茵的大地上打打拳,舞舞剑。在杂花生树下面进行气功锻炼,在窗明几净之间挥毫作书呢?特别是老年同志更得加强体育锻炼,即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杜甫诗写遭:『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特此诵之。(本文由赵子虬口授,由陈尚洁、江海同执笔整理而成)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