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攻为守
“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博记广学,多算而胜”,可见对方攻我时,我不应犯招架,我以身形步法闪出敌的控制圈,并且同时使敌落入我的控制圈,我发棍反攻敌。但我攻对方时,则要对方犯了招架,这靠我出棍变化快速,连续发出攻势,威胁住对方,使对方忙于招架,无法还攻。飞龙虎棍有一个特点,就是出棍不让招,即当我出棍攻敌时,不让敌招架到我的棍,当敌出棍招架而还未碰到我的棍时,我即视其招架的方向,顺其来势的形式,避开敌棍力点乘其出招时露出的空隙。这样,敌第一棍未招架到,我第二棍已攻出去,敌正想招架第二棍,我第三棍又攻出去……,我总是顺敌招架之势而控制住放,使敌忙于招架,发不出攻势,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击之力。当然,要做到这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反应快,听觉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
飞龙虎棍中第一段(见《武林》1984年第7期)就是以攻为守,连续发出六个攻势,不让对方有招架反攻机会的例子。下面再举一例:
设我以中平枪向敌胸膛冲刺,敌向其右侧闪避,用棍梢从上向下扣击我棍(图6),企图以劲力击落我棍后,进步向前刺击我。如被其棍扣中前手,则我棍丢捱打,但我用潜底枪法应之,当敌提棍向下击而还未碰到我棍时,我顺其来棍的方向,顺敌下击之势,我的棍尖迅速向下沉低并连续从下向左上方绕一圆圈,这样,我的棍尖就避过敌棍力点的扣击。在我运棍绕圈的同时,我向左侧横过一步逃出敌人的攻击圈,反而使敌落入我的控制圈,处于我的棍尖的攻击范围内,我只要将棍尖向前推,就可刺到敌人右腹(图7)。
四、招架不进攻
一般说来,对方发棍攻来,我家棍法是不招架的,而是在闪出敌棍的攻击圈点的同时就发棍攻敌,这一点在第一部分出圈入圈中已述及。但不招架并不是绝对的。所谓“一变二迫三招架”,有时当对方的棍攻来已接近时,我变迫已来不及,就必须招架;但有时并不是我变迫不及,而是用虚招架实攻的方法,先让敌人一棍,使敌人下一步落入我的伏击中。塘拦棍与提拦棍就属于这种棍法。
当我举棍招架时,我暂时不反攻,等对方再变棍攻袭时,我即移步换形,以身法步法的闪避,避开其棍的力点,同时发棍攻敌,采用“以逸待劳,或后发而先入,或待发而后应,随时察形审势,见可而进”。所以采用招架不进攻的策略,是因为敌棍攻来,我棍一招架,然后再发棍攻敌,这时我需连续做二个动作,时间稍迟,对方就可看清我棍的攻袭方向,他就可以招架或闪避,这样,我的进攻很难得手,并且还有中敌伏击的危险。因敌方出棍,是有备而发,不可不谨慎提防。
下面举一例:
设我以中平枪冲刺敌胸膛(图8),敌右闪用扣杀棍法,用棍梢从上向下扣击我棍(图9),企图击落我棍后进步一枪。棍响,敌扣击到我棍,并发棍向我胸膛刺来。当敌棍刺来而未刺及我身时,我急向左闪,以棍头向右上方招开敌棍(图10)。此时我处于招架地位,故不宜马上反攻,应忍耐之,让敌人以再攻的机会,使敌人骄傲,大胆再攻,而疏于防守。等敌发出下一个攻势时才顺势袭之。若敌见我用棍头招开其棍时,我左侧露空,欲乘虚而袭他向其右侧横过一步,运棍用潜底枪刺我的左腹或左胁(图1),则当敌的棍攻出而未攻及我身时,我迅速向右前方闪身上步,闪出敌的控制圈,同时以棍梢抛击敌的先锋手(图12)。
五、粘连跟随,顺势巧取,刚柔并用
所谓“拳怕少壮,棍怕老狼”,徒手搏斗,力气大者可占不少优势,但用混搏击,情况就不同。因为飞龙虎棍在技击上不主张硬拼劲力,而是讲究技巧、方法,刚柔并用,粘连跟随,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须知他力击在何处,我不在此处与他斗力,顺其来势,避其力点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总诀歌:
“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下面举例说明之。
(1)设敌用横棍向我左胁扫击,当敌棍攻出而未攻到我时,我急向右前方闪身移步,以提拦棍招迎(图13),我的根用柔力提着敌棍,既不使敌棍靠近我身,也不碰开敌,而是紧紧粘住敌棍。这是“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敌见我头部空虚想向左侧跃步,提根打头。当敌棍一向上提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