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拳法: 河南心意拳与山西心意拳。
民间传习之心意六合拳,在其基本架式(侧身弓箭步)不变的情况下,有所发展,内容不只限十二大势,发展为十大形(龙、虎、鸡,马、熊、猴、鹞、燕、鹰、蛇)单式练法为主,无对打套路。此拳分南北二支。马学礼一支称“河南派”,戴龙邦一支称“山西派“。河南派为马兴。张志诚二人分别传授。历史上的名家有: 马学礼、马兴、马三元、马梅虎、刘万义、马梦洛、孙福生、丁克重(以上皆洛阳人),张志诚、李政、张聚、买壮图、安大庆、袁凤仪,丁兆祥、宝显廷、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宋国宾等。
山西派为戴龙邦所传,内容除十大形外,又增加七小形(螳螂、鹤、猫、龟、鸽、喜鹊、登梅、蜻蜒点水)新增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一趟四把拳、五趟阐势锤。基本功为桩功,名日“养丹田”。此桩为动功,两腿直立、两手按丹田, 曲身下蹲,手随即下按至膝,两手外翻,然后起身,两手复归原处;劈拳练法是先出掌,后变拳, 弓箭步。横拳为左弓步,右拳由下向前上方冲出,左掌出与右拳相合。拳掌位于胸腹的前方。戴氏心意拳先慢后快,柔中寓刚,形神合一。 由于传递保守,习者皆祁县人,拳法为外地人所不知。
山西派的著名拳师有:戴龙邦、戴文勋、郭维汉、戴五昌、戴良栋,戴魁等。
第三代拳法: 形意拳
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中衍化出的一支。它既非始于岳飞,又非始于姬龙峰,而是始于李洛能。李氏约在18 40-18 50年间到祁县戴家学拳,此时上距戴龙邦在洛阳马学礼书室作序时约晚一百年,李洛能不可能直接从戴龙邦学艺,祁县人说他是跟戴文勋的表弟郭维汉学的拳法。李氏将“心意”改为“形意”,形意拳之名由此始。定“三体式”为基本架式,从此在形意拳中,很少见到弓步架了。五行拳有很大的变化,在理论上吸取了道家的养生观点和哲学观点,十形扩大为十二形,新编了套路“杂式锤”,设对打套路“安身炮”等。这些都是李洛能的创见。李氏破过去心意门墨守成规,教人唯亲的保守观点,广为传艺,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能为当时的上层社会服务,其门人积极参加国际性比赛和对外武术交流,因而形意门名家辈出,名声大振。李洛弟子车毅斋、宋世荣一支称形意拳山西派; 郭云深、刘奇兰一支称形意拳河北派。李存义、张占魁、布学宽,孙禄堂、尚云祥、韩慕侠、董秀升、傅剑秋等,皆远近闻名的人物。
第四代拳法: 意拳
意拳为郭云深弟子王芗斋所创,此为最年轻的一代拳法。意拳,一名大成拳, 日本人称之为太气拳。意拳包括; 站桩,试力、摩擦步、 发力、试声、推手、实作等七种锻练方法、以站桩、试力为基本功、推手、实作为其用。力由站桩而得, 由试力而知,发力而用,推手而懂, 由实作而知变化,这便是意拳的基本特点。
王芗斋弟子姚宗勋先生,功夫深厚,现任北京意拳研究会会长。另一弟子泽井健一在日本传授意拳,从其学者数千人。
如今心意门“家族”,四世同堂,虽老衰少盛,都在武苑中斗艳争芳,蔚为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