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武教官—韩建中(下)

故事二:是发生在公共汽车上,几个青年闹事,以为人多势众可随意欺负乘客。他们在车上口吐狂言,漫骂妇女:然后动手推拉身边的乘客。许多人敢怒不敢言,害怕危及自身,只好忍气吞声。韩建中眼里却容不下砂子。“梅花拳的武德不就是要见义勇为,否则空有一手武艺有什么用。”他想,现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公共场所受污染,却没有人挺身而出。两个刺激点在驱使其行动。二方面他对那伙故意制造事端的劣迹青年恼怒,另一方面为车上袖手旁观的男子汉们感到羞槐。他感到许多本来不应发生的恶性事故,就是因为无人制止而助长凶犯的气焰而发生。古语讲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眼前的事如不制止,便会象大火一样蔓延。韩建中大喊一声:“你们要干什么,给我住手!”接着用手朝这个胸前一推,那个肩上一拍, 一个个发出哎哟声。从此车厢恢复平静,  旅客得到保护。

故事三:  韩建中有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在西城区实习。小伙子机灵能干,执行外勤总是圓满而归,在打击票贩子中又是一马当先。他说;从外表看自己貌不惊人,往往被罪犯小看,但真正一上手他们都不是个。韩老师教的梅花桩在实战中真管用。我只用一点小技就足够对付他们了。对票贩一般容易擒获,因为这些人殊死挣扎的 较少。有一天却情况大变,一个票贩子竟拔出匕首顽抗。我一上前,忽闪忽战,忽张忽合,如蛟龙出水,使其扎不到目标。然后闪电似的握其手腕,这一握象给他戴手铐,疼痛难忍,连忙丢下凶器。我再往身后卡脖子,不费多大功夫就将其押送走。

三个故事只是韩建中武术生活的小插曲,真正显示梅花桩实战的作用,还未遇到。即使如此,也可看出此功夫的厉害。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员密集时,它能起到手枪和电棍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被武警战士深深爱上。

夜请兵书  日访乡亲

当我对三个故事大加赞赏时,  韩建中老师打断我的话说:“那不过是小技而已,作为一个中年武术工作者,眼前有许多工作要抓紧做。”科技界是如此,武术界亦然。“韩建中老师的话,开阔了我的思路。他说,我父亲94了,他虽然功底好,身体健康,但毕竟岁数不饶人。你看见老人的手已有点发颤吧!我每看到此,就觉得肩上压着一付重担。去年我利用假期,开着车在华北平原上跑了一圈,查拳谱,访长老,看文物,做考证。结果很有收获。对梅花桩的源流和发展过程等比过去清楚得多。接着他象一个史学家,介绍了梅花桩的历史:梅花桩是千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以家传方式在民间沿袭,到了明清时 代才在冀、  鲁、豫一带流传开。过去不论是练功、还是技击都要在桩上行,每步一桩,约栽桩百根。以后因栽桩花费大,由在木桩上便改为地上练,故又称“落地干枝五势梅花桩”。他说得十分流利,好象是历史的见证人。为了说明其正确性,他忽而翻开太平天国史,  忽而拿出照片,有时还取出仿照出土文物制作的兵器。

我在其书桌上厚厚的一堆书里,突然发现封面极为漂亮的一本书《梅桩》,写着韩建中著。我一页页地翻,被里面的论述所吸引。此书不光教人打拳,还有梅花桩的形与气论述,梅花桩技击中关于“气”的论述。这不是一般的武术书,它已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要爬到这个高度,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只有时间老人知道。邻居告诉我,韩建中家的灯光总是全院里最后一个熄灯。韩建中说:还有两本书不久也要问世,有了书就便于传播和研究了。94岁的韩其昌武艺过人已被人们公认,但是在理论上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书,而继承人韩建中把老人的绝招和丰富的经验已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文学。这就是子一辈,同父一辈的不同之处,也是中年武术工作者闪光的脚印。

如果说著书立说是梅花桩武术门派发展的一个航标,那么新的执教法为传播又另开新径。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要尊重的,这是源,但死守不变则停止不前。他说:梅花桩从古以来就希望徒弟超过师父,所以它总是发展着。韩建中调到警官大学教武术后,其教法也有新的改进。过去初练者必须先盘三年架子,有了一定功底后,才可继续学其它变化、打法和器械。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应教学,他采用走捷径的办法,把基本功和技法结合起来一起学,学员既感兴趣,又重视基本功。学校搞了两期集训颇有收获,受到大家的赞扬。 

现在,韩建中已挑起梅花桩协会秘书长重任,他发展拳手,登记名册,辅导训练,进行交流……象一架不停歇的机器快速地运转着。梅花桩这个古老的拳种在他父亲和其本人以及许多爱好者的努力下,已放射出新的光彩和热量,为公安建设,医疗健身等作出贡献。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