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禹襄(1812-1880) 自杨禄禅赴京后,仍潜心研习拳技,虽有所得,终未惬意。他听人说温县赵堡镇武师陈清平, 所习拳术与陈长兴同出一源, 技艺精妙, 遂生向慕之心, 拟访陈问艺。
2.事有凑巧, 禹襄长兄澄清(18 00-1884)、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会试得中进士, 官河南省舞阳县知县。其母命禹襄去任所省兄。 禹襄跨一日行六百里,健骡,携壮汉二人,各骑骏马,绕道温县,拜访清平。
3.陈清平(17 95-18 68)原居温县王圪垱村, 后移居赵堡镇经商, 并设场传艺。所传拳式紧凑缜密,人称长兴拳式为“大圈架”, 清平拳式为“小圈架”。 弟子众多,颇负盛誉。
4.禹襄到达赵堡后,觅店投宿, 次日命仆人抬着礼品, 到陈宅投刺(名帖) 求见。 清平闻讯迎入。 禹襄见清平五十余岁, 中等身材,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但眉峰常锁, 言语游离, 似有隐忧。
5、禹襄回到店房询问店东; 才知清平经商课徒,颇有积蓄,遭人嫉垢,被一状官司牵连在内, 屡受隶役敲诈。时怀庆府知府与武家素有旧谊, 禹襄修书一封,遗仆人乘自己健骡驰往投书, 为清平求情。
6.怀庆府知府看了书信, 解脫了清平的官司。 清平大喜,亲延禹襄到家答谢。攀谈之下, 知禹襄为问艺而来。清平为人豪爽, 又感禹襄援手之情, 遂将所技艺理法倾囊相授。研究月余, 禹襄拜别而去。
7、武澄清在舞阳盐店得一拳谱,中有山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打手歌》和《十三势行功歌诀》等。禹襄睹谱始知随禄禅、清平所习拳术名太极拳;“绵拳”、“长拳”、“化拳’‘等则、为别称。
8.禹襄返里后,潜心于王氏拳谱之研习,尝引精武技壮士试招,印证其术。每将心得写出贴在墙上反复揣摩; 为(十三势行功歌诀)作解十条, 名《打手要言》, 又衍为《十三势行功心解》四则,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均本体验, 无一虚词。
9、禹襄复以禄禅、清平所授拳艺为基础, 王氏拳论为指导,参以兵家奇正虚实之道,结合体验心得,创编了一套拳式紧凑, 走架舒缓, 内气潜换, 用法精敏的新型太极拳式以及十三杆、 十三刀的锻炼套路。
10.禹襄拳技虽精,仍以教读为业。禄禅次子班侯(1837-1892)从禹襄读书习拳。后禄禅北上教拳,家眷留在原籍,班侯继续随禹襄学艺, 二十岁后也北上助父教拳, 终成一代名师。
11,禹襄长甥李经纶(字亦畲, 1832-1892),次甥李大纶(字启轩),放弃举业, 专心学习太极拳术。亦畲仿禹襄之法,尝与乡勇试技,著有《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
1 2.百年前大极拳之传布, 以杨家为最, 而于拳理之研习总结, 则首推武、李;但禹襄甥舅均不屑为拳师,故禹襄所创拳式传授不广, 幸亦畲中年得一志诚青年,尽受其术,成为昌大武氏学派之宗师。欲知详情,请看下期《郝为真志诚得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