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我国铸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后期(公元前八百余年)。当时正处于铜器全盛时期,故宝剑均由青铜合金所铸。至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期间,始进入铁器时代,吴楚诸国对铁的冶炼技术渐精,遂出现锻制铁质剑。
中国古剑何以宝剑为名,这是因为它在中国古代并作一般兵器所用,多系高级将领公卿随身自卫武器或祭典挂帅等隆重礼仪时用,或为民间英杰传宝,甚至为皇帝亲赐之珍宝。我国历史剧作中常提及尚方宝剑即是;它不但作为至宝恩赐,同时授以超限极权,持尚方宝剑 人,对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人,甚至皇室亲族犯法均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就是手持七星剑,上坛台祭风的,可见其身价的神圣高贵。同时在民间有以宝剑斩妖辟邪的传说,不少人以宝剑挂于房门账前,寄以辟邪保安自慰。因此宝剑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永立于至宝和神化的地位。而对其制作的工艺精度要求很高,世世代代越做越精,不少祖辈相传的精湛名剑竟成了无价之宝。故惯称之为宝剑。
龙泉宝剑创造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越之地(今浙江一带,常出著名剑匠,如干将、莫邪、欧冶子为始祖锻造的龙泉宝剑,则是铁剑之魁首,且一直沿传锻造至今。
史记《越绝书》载:春秋战国时代,楚王命大臣风胡子到吴越各地寻访,召欧冶子作铁剑,欧冶子为选铸剑地点,云游江南名山大川,后来到龙泉的秦溪山下,见附近湖水甘寒清冽,环境幽静,宜于制剑,遂凿茨山,池其溪,取铁英作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楚王得此三剑,精神大悦,问何以取此三名,风胡子答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爪(宝剑上的奇异纹彩),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爪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王。后来楚国为秦国所灭,工布作为战利品,成为秦始皇腰间之至宝。据《吴越风云》一书所载;越五勾践为雪耻复国,曾起用欧冶子为兵器总管,欧冶子用铸造龙渊剑的高超技艺,教会了集中于京城会稽城的技工名匠,用十年时间,制作了数以万计的龙渊刀剑,武装了越国将士,使越王在经历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一举挥师灭了吴国。到了唐朝,因避唐太祖李渊讳字,改龙渊为龙泉。
千百年来,人们对龙泉宝剑有着许多美妙的传说。据传西晋惠帝在位年间,于章(今江西省)发生过一件离奇玄妙之事;广武侯张华六十岁时,一天仰观天空,忽见斗牛之间有紫色,听说于章人雷焕妙纬象。乃召问之,焕曰:此乃宝剑之精上澈于天耳。华因问在何郡。焕曰:在丰城(今南昌之南)。华即辅焕为丰城县令,请他秘寻之。焕到县,掘旧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有刻题,一曰龙渊,二曰泰阿,精芝眩目。当晚再观斗牛,紫色俱消。雷焕得之,以一剑送张华,一剑自佩。后张华为朝廷所杀,剑亦不见。雷焕死后,其子雷华持剑过延丰津(今福建南平市东),剑忽跃出堕水,见水浪鼎沸,后两条金龙从水下飞出,腾云驾雾而去,于是失剑。此故事流传至唐代,由著名诗人郭震借题发挥,创作了《宝剑篇》一诗,女皇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赞,《宝剑篇》成了郭震的成名大作。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精工制作的好剑,都惯称为龙泉,龙泉成了宝剑的代名词。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就有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中国古典小说中亦常以龙泉二字取代宝剑。今电影《白蛇传》、《红楼二尤》中亦然。
龙泉宝剑的纹饰装颇具特色,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龙凤图案是龙泉宝剑的独特商标,系手工刻凿后烧铜而成。相传欧冶子当年在秦溪山旁制剑的地方(离县城两里处)有七口井,其排列状宛如北斗星座。井中寒泉清冽见底,汲水淬剑,能增强刚度,不易生锈。当第一对雌雄剑铸成后,忽然化为一道金光射向天空,顷刻间变成一龙一凤,翱翔于天际。后人为追忆欧公铸剑功迹,在所产之剑上均刻上七星和龙凤。故龙泉宝剑又名龙凤七星剑。如今七井尚存一口,井上坡古松挺拔苍劲,井对面欧冶子将军庙旧迹犹存。四周绿树掩映,水光山色,相得益彰,今人神往。
龙泉宝剑的剑鞘和剑柄,系选用当地特产之花梨木(学名为鄂西红豆)制成,它是世界稀有名贵木材,曾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木材三等奖。它质地刚毅,纹理秀美,或如孔雀开屏,或如彩霞飞云,色彩褐黄,古色古香,不必加漆,越用越亮,水不弯翘。此种玉辉金般的自然美,再饰以黄铜装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