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城总关情——访香港影视界著名编导徐小明(下)

你一定吃过不少苦头吧?。我忍不住问道。

当然。记得小时候师傅常说‘长鞭之下才能长功,我年龄小;不晓得要多练,稍有迟慢或差错,便会挨打。到了十一岁,自己有了兴趣,也就好多了。小明入了武馆以后,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身,练一阵拳,擦擦汗就赶去上学。中午吃完饭后,他抓紧时间做完作业,到了三、四点钟使又去练武,晚饭后,还要再练一,两个小时。上中学的那几年里,他几乎天天如此。当时教小明螳螂拳的两位师傅现仍健在。一位姓邝,七十多岁。一位叫赵竹溪,八十多岁。赵老先生因为也是邝师傅的师傅,所以小明称他是‘祖师爷“。提起过两位老人,小明的话语中充满了敬意:‘我小时候底功打得好,要感谢他们呀。

小明先生,清脆的叫声打断了我和小明的交谈。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走到了我们面前,她就是电影《木棉袈裟》中的女主演林秋萍。老朋友见面,自然是十分高兴。小明微微靠近,妙语逗趣,惹起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我望着姑娘楚楚动人的笑脸,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内地有许多观众都以为,象秋萍姑娘这样漂亮的武术运动员百分之百可以成为优秀的武打片演员,徐先生,你怎么想呢?。

听了我的问话,坐在一旁的姑娘莞尔一笑,秋水般的明眸里露出几分羞怩。小明连忙答道:‘我以为,作一个好演员关键要看有没有演员的气质,武打片也一样。我在内地选武打片演员,一是看打,二是看有没有性格,第三才是看身段和长相。’其实,小明自己就不能算是长得很‘帅’。然而,在我们看了《霍元甲》后,又不能不为小明富有性格的精湛表演而击掌叫好。小明正是靠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武术的不断钻研,才赢得了今天的成功。

中学时代是充满梦幻的时代。但是对小明来说,这一切太遥远了。他象许许多多的中学生一样,热爱学习,喜欢唱歌练武,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业余爱好‘竟会成为他日后谋生的本领。因家境贫困小明退学了。一九七一年,他成了香港邵式影片公司的武术指导。一九七三年,他加入的电视台,在几部武打片中扮演了一些角色。徐小明毕竟还是徐小明,从小练武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经过无数磨炼,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导,他主持拍摄的片子有不少巳成为老少皆知的名片,如《霍元甲》、《陈真》、《木棉袈裟》等等。现在,三十二岁的徐小明担任着香港亚洲电视台的副制作总监,负责该台所有电视剧的制作。

你现在工作很忙,还有时间练武吗?我又问道。

每星期还练两,三次。当然,拍一部武打片,也就等于练一阵了。有时,比通常的练武还要更麻烦一些。武打片要吸引观众,关键就在创新。人家搞了蛇形刁手,醉拳,你就不能重复,要有点新东西。作一个武术指导,要有修养,要了解各门各派,所以我常常不得不自己琢磨着练一些新套路。自打小明出了名,在公共场合练武就很不方便了,去武馆练吧,又因地方小难以施展开。他只好晚上悄悄到公园里去练,时间长了,那些夜间巡逻的警察都成了小明的熟友。小明还有另一个“练武的地方,香港有不少地痞,流氓,小明他们出去拍电影常会碰到这些家伙捣乱,遇到这种情况,小明就会‘练’上一场。后来,那帮家伙都认识了他,见到他来,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小明练武还影响了夫人李凤鸣。她是香港亚测菲力浦公司总裁秘书,曾学过舞蹈。跟小明相识后,她便‘拜’小明为师,学会了一些拳法,帮着小明带了七,八个孩子习武,每当小明出去拍电影,孩子们的师母便成了师傅。她的一招一式和小明还真差不离呢。

长城,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小明爱长城、爱黄河,很小的时候,他就幻想有一天能在长城上,黄河边打拳练武。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憧憬,魂牵梦绕的幻想,常常使小明激动得难以成眠。

梦幻终于变成了现实。一九八O年,小明与夫人风尘仆仆地登上了长城,站在雄伟的城墙上,眼望群山逶迤,长城起伏,小明胸中涌起了一般壮怀激烈的热流。他脱下外衣,摆好架势,打起拳来,妻子连忙拿出小型摄影机,拍下了这宝贵的镜头。两年之后,小明又实现了在黄河边打拳的愿望。

“谈到这些,小明的眼睛里便闪烁出明亮的目光,他说:‘我虽然长久在香港发展,但是并未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