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宗猷 唐顺之 原著 匡秀亭 选译
古代战阵,兵刀相见,总结经验而成典籍,因此技击精言洋洋大观。程宗猷,唐顺之,皆明代以来著名武术家,极精于技击。其论技击,每多要言妙道。故试译数段文字,就教于识者。
一、《耕余剩技·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
明·程宗猷
【原文】 或问日:‘立守一势,可应敌乎?’余日:“兵贵神变,必才立一势,又立一势,复换一势,使彼应接不暇,则胜势在我。若徒恃一势,则人悉其虚实,何能全胜哉?
【译文】有人问道:‘在和对方对抗时,如果一直采用一个姿势,可以对付对方吗?“我回答说:“用兵贵在变化如神,这就必须刚用一个姿势,随即又变换一个姿势,接着再换一个姿势,使对方应接不暇,这样优势就在于我。如果仅采用一个姿势而不会变化,对方很快就会了解我的虚实,这怎么能保证取胜呢?

【原文】 或问曰:‘临阵则各有定次,毫不容越。何立一势,又换一势乎?。余曰:“换势为平日习演,场中比试言耳。若遇大敌,惟以逸待劳。或未发而先入,或待发而后应,随时审势,见可而进。其要以胆大为上。
【译文】有人问道:‘在战场上要排好阵势,每人都有一定的位置,不许随意移动。怎么能够才站好一个姿势,又很快变换另一个姿势呢?“我回答说刚才讲要不停地变换姿势,是指平日练习,校场中二人比试面言。如果在战声上遇到大队的敌人,就要以逸待劳。或者在对方未动之前我已先突然进攻,或是等对方进攻之后我再防守以应,随时观察情况的变化,见到可以进攻的机会就立即进攻。重要的是以胆大为上。
【原文】 或问日:“观图中之势,手足开阔,身体耸伏,彼不几于乘空而易入乎?”余曰:‘此非空也,所谓诱敌也。若收拾紧密,门户不开,彼安入吾彀中耶?。
【译文】 有人问道:‘看你书中插图所画的姿势,很多都是手脚宽阔地伸开,而身体紧缩低伏,对方不是常常能趁你防守不严密的空隙而攻进来吗?我回答说:‘这不是防守上的疏空,而是所谓‘诱敌’。如果我防守很严密,门户不打开,对方怎么会进入我的圈套呢?。
【原文】 或问日,均一人也,始末学艺,或能胜人,及既学,反不能胜,何也?’余曰:‘此非学不学之故。人当未学时,一旦遇敌无可思索,突然而进,气奋手快,故偶而胜。及既学后,一心欲求胜,一心要全名,一心恐不能胜,思虑迟疑,反为人所矣。所谓‘相打忘记跌法,者,此也。惟练习精熟,心手相应,来快去速,则万全矣。’
【译文】 有人问道:同是一个人,他没有学武艺的时候,和人对抗有时还能取胜。可是学了武艺之后,反面不能取胜,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回答说:这不是学不学武艺的缘故。当一个人没有学武艺时,一旦遇到了敌人,在思想上没有什么可顾虑的,骤然间直接向对方进攻,气势振奋,出手也快,所以偶然也能取胜。学了武艺之后,遇敌就一心想取胜,一心想要保全自己的名声,一心想到恐怕不能取胜,思虑万千而动作也迟疑,结果反而被对方战胜。这就是俗话说的‘相打’忘记跌法的意思。只有把技术练精练熟,用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出手快,回来也快,才能保证取胜。

【原文】 或问日:‘人当临敌之时,每每失其故步,何也?。余日:‘艺高人胆大。苟平日识见未广,工夫未纯,若一遇敌,则心志乱,手脚忙,不能自主矣。故弓马熟闲,良有以也。’
注:故步在此不仅指步法,应是指整个技术。
【译文】有人问道:“在和敌方相对抗时,常常不能熟练地运用平日掌握的技术,原因何在呢?‘我回答说:‘只有武艺高超的人才胆大。如果平日见识不广博,技术不纯熟,这样一遇到敌人,就会心慌意乱,手脚失措,应该如何应敌也由不得自主了。所以说练习弓马等作战的技术在于平日有闲暇的时候,这是很有道理的。’
二《武编·拳》明.唐顺之
【原文】 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邪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故谓之势。拳有定势,而用时则无定势。然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作势之时,有虚有实。所谓取法者,虚也;所谓取法者,实也。似惊而实取,似取而实惊,虚实之妙,存乎人。
【译文】 习拳是有一定姿势的,以此为基础才能变化。无论是正面,斜对,还是侧面,无论是高站,移动,还是低伏,都如有墙有门户一般,这样才能退可以守,进可以攻,所以叫做势。练拳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姿势,而在二人对抗实用时又没有固定的姿势。可是在实用的时候,虽然因变化而没有固定的姿势,但又不失掉基本的姿势,所以称之为把势。二人对抗用方法时有虚有实。用以惊扰对方的方法是虚晃的,用以攻击实打对方的方法是真的进攻。有时用方法好象是惊扰对方,而实际上却是真的进攻,有时用方法好象是真的进攻,而实际上却是惊扰对方。所以虚实互用的妙处,就全在于使用方法的人灵活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