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剑和青铜剑的兴衰

陈振裕

编者按:在古兵器史上,青铜剑很神气了一阵。但是,随着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的到来,铁剑逐渐代替了青铜剑。这段历史,考古学家是最清楚的。

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铸造的两把锋利的铁剑,是由三百个童男、童女日夜鼓风加温,炼铸而成的。史书还记载了晋侯和郑伯知道楚王铸造了三把精美而锋利的铁剑,派使求之未得,乃联兵围楚,三年不解。从这些文献记载看,我国在春秋末年就已经有铁剑了。

从迄今考古发现的资料看,1972年在河北蒿城考古发现一件距今三千三百多年前的铁刃铜钺,以及1931年在河南浚县出土商末周初铁刃铜钺与铁援铜戈各一件,都是对陨铁锻造制成的。1976年4月在长沙东郊杨家山65号楚墓中出土了一件春秋晚期钢剑,是我国最早的一件钢剑。这把钢剑的剑茎为圆柱形,铜格,剑身的中脊隆起,通长38.4、剑身宽2-2.6厘米;断面可看出是经过反复锻打的(有7-9个层次),经金相鉴定,为含有球状碳化物的碳钢,含碳量约0.5%,出土时剑身己氧化呈褐色。1952年还在长沙龙洞坡826楚墓出土一件春秋战国之际的铁匕首。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器,出现于公元前六世纪。即春秋晚期。

战国中晚期是我国冶铁技术的第一次大发展,铁器也在许多重要的生产部门被使用。各诸侯国之间频繁而剧烈的兼并战争,铁和钢的兵器制造已日益增多,考古发现的有铁(或钢)剑,匕首,刀,矛,戟,镞,铁甲,铁杖等等兵器。楚国在宛(今河南南阳)生产的铁兵器是很闻名的。这个时期发现的铁剑或钢剑,不仅比春秋时期的钢剑长,而且也比同时期的青铜剑长,例如在河北易县燕下都武阳台村44号墓出土的一批战国铁制兵器中,除一把剑为块铁直接锻成之外,大部分剑都是块炼钢锻制的,其中一把完整的钢剑全长为100.4厘米。块炼钢是在块炼铁炼出来以后,经过多次加热淬火的工艺,使它同炭火接触而渗碳成钢,变得更为坚硬,在湖北宜昌前坪发现的一件秦代铁剑,全长1.2米,剑首和剑格为青铜制成,剑身为铁制,至今剑刃尚很锋利,剑身上还有漆木剑鞘的痕迹,同出还有一件将剑佩予身上用的玉珪,因而估计是件玉具剑。汉代发现的铁剑(因未经金相分析,推测大多应是钢剑),是在周秦时期铜剑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剑鞘外面绝大多数都有玉器作为装饰品(称为玉具剑),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玉具剑更为普遍。例如在湖北光化五座坟发现的二件西汉时期的铁剑,均为玉具剑,其中6号墓出土的一件铁剑锈蚀而粘连在鞘内,带鞘长覆1.04米,鞘上有白玉制的格、磁,奉、必。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的佩剑,是用渗碳钢制的,长度也在1米以上。

由于钢剑比青铜剑更为锋和,而且长度均在1米以上,远比青铜剑为长,更能起到格杀的作用,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取代了青铜剑。这个时期的画象石,画象砖,铜器和漆器的花纹中,佩剑,用剑舞练和攻战格杀等画面,也不乏其例。它说明这个时期的佩剑之风更为盛行,剑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这些图象中所佩带与手执的剑大多较长,可见当时使用的主要是铁剑(或钢剑),而不是青铜剑。

我国古代的炼钢技术,开始于春秋晚期,发展于两汉时期,成熟于南北期。由于炼钢技术的发展,南北朝以后我国的剑主要是钢制的,例如东汉建安年间曹操令人造五把百辟刀。就是用‘百炼钢制成的,曹操在《内诚令》中把这种宝刀称为百炼利器。唐宋以后,由于炼钢与锻造技术的不断提高,钢剑的质量也越来越好。例如宋代的蟠钢剑,是经过反复炼打,使钢中的杂质减少,组织更为细密,不仅坚硬锋利无比,而且富有弹性。据史书记载,这种蟠钢剑不仅‘挥剑一削,十钉皆截’,而且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还把种谔所藏的一把剑描述为屈置盒中,纵之复宜。“正是钢剑比青铜剑更为优越,因而青铜剑由逐渐衰落进而为钢剑所取代。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