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佚文

北京  孟正源

太极拳源自河南温县陈氏,永年杨露禅先生学艺于陈,艺成后,授拳于京师,将斯拳发扬而光大之。其时,露禅先生同里武氏三兄弟亦从露禅先生习拳,武澄清先生曾于舞阳县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其弟禹襄见之,更有发悟,写成《打手要言》,  《十三式行功心解》等篇,皆为太极拳理论中经典之作。

三十二前,余曾在友人处录得武澄清先生《打手论》、武汝清先生《太极拳论》及马立伯先生《太极拳派别》等论述三篇,言简意赅,反复读之,多有收益。今公之于众,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研究参考。

武澄清先生《打手论》

初学打手,先学搂(履也)、按(硼按)、肘(有挤意),此用搂,彼用肘,此用按,彼用搂,此用肘,二人一样,手不离手,互相沾连,来往循环,周而复始,谓之老三着。以后高势低势渐渐加多,周身上下打着何处何处接应,身随劲(己之劲)转,论门劲,不沧外形。此打手摩练之法。练得纯熟时,能引劲(人之劲)落空,合(拨)出,则艺业成矣。然非懂劲(此劲兼言人己)不能知人劲怎样来,己之劲怎样引。此中巧妙  必须心悟,不能口传。心知方能身知。心知胜于身知,徒心知尚不能适用,得到身知方为懂劲。懂劲洵不易也。

武汝清先生《太极拳论》

夫拳名太极者,阴阳虚实也。阴阳明然后知进退。进固是进,进中有退,步退仍是进、退,退中隐有进机。此中转关,在于虚领顶劲,而拔背含胸,则精神提得起;气沉丹田而裹裆护臀,则周旋便捷。肘宜曲,屈而能伸,则支撑得势。膝宜蓄,蓄而能发,则发劲有力。至与人交手,手先着力,只听人劲,务要由人,不要由己;务要知人,不要使人知己。知人则上下前后左右自能引进落空,则人背我顺。此中转关在乎松肩,主宰于腰,立根在脚,但听命于心。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一气,即所谓立如秤准,活似车轮,支撑八面,所向无敌。人劲将来,未能发出,我即打去,谓之打闷劲。  人劲已来,我早静待,着身便即打去,所谓打来劲。人劲已落空,将欲换劲,我随打去,此谓打回劲。由此体验,留心揣摩,能从心所欲,阶及神明焉。

马立伯先生《太极拳派别》

近代太极拳分三派:一日河南陈家,二日永年杨派,即露禅之说,三日赫派,即为真先生师事亦畲先生者也。陈家沟乃太极拳中兴发源地,杨郝两派,向来齐名,而郝派尤长于应用,至于方法亦较简捷,其所授架式为最紧凑,如干枝老梅,枝叶全去,圈儿小,路数简便,而又最经济,洵不负李武两家之传授也。而今之郝派者,必追溯及李家及武家,盖武李两先生,皆为书香世家,故发挥精义颇多,真太极拳之功臣也。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