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敦耕 方金辉
前年八月,南国炎如流火,可西北古城兰州,倒显得凉爽宜人。是时,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表演赛正在这里举行。
这天,一位身材魁梧的长者抖擞精神,步入场中。他身着青缎武术服,腰扎白绸带子,一副武林好汉的形象立时扑入观众的眼帘。他演练的套路叫“心意十大形”。只见他先是缓缓拉开架势,继而模仿起各种动物的动作,只见那:虎扑把勇猛异常,燕抄水轻灵飘洒,鹰捉把如蛰龙升腾,蛇行把似扁舟击浪,还有那熊出洞、马奔驰、猴摘果、鸡啄食……一招一势,附柔相济,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他以精湛的技艺荣获了一枚流光溢彩的金牌,当地报纸也对他的演技作了专门报道。这位长者,就是福建省武林高手王景春。
王老原籍河南襄城县,自一九五三年到闽南漳州落户,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他家座落在市区一条僻静的小巷里,门口挂着一块写有“王景春针灸骨伤科诊所”的牌子,十二、三平方米的厅堂兼作诊室,墙上锦旗、奖状琳琅满目,其中多半是称道主人的医德和医术的,也有不少是他参加历届省内外武术比赛的优胜纪念。一个冬日的傍晚,我们踏着淡淡的月光登门拜访了王老。寒暄过后,主人沏起了“功夫茶”,我们便亲切交谈起来。
王景春一九一五年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其父王清元乃著名拳师鲁水聚的高足,鲁氏又系名噪一时的心意大侠买壮图的师兄弟。童年时的景春,耳濡目染,深深迷上了武术,逆天随父练武不辍。后来,他又相继拜曹武艺、苗清木、黄剑伯为师,习心意、少林、太极等多门拳艺。因此可以说,王景春是家学渊源、师承有自了。
房前的老榆树枯了又青,青了又黄,小景春逐渐长大,到十五六岁时,他已练就一身好武艺,学得了一些诊治伤病的医术,从此远走他乡,浪迹江湖,以授拳行医为生。数十年走南闯北,他终无定居之所,直到一九五二年来到水仙花的故乡——闽南古城漳州后,才为这里迷人的风光和富饶的土地所吸引而久住。开了一个小诊所, 白天为群众看病,早晚坚持习武传艺。后来,他以漳州为“基地”,应聘去福州、厦门、泉州、晋江、三明、连江、闽清等地授拳教徒,将中州武苑的种子撒在福建的沃土上。他的学生遍布全省各地及港、澳、东南亚一带。崇尚武德,博采众长,尊奉练武为健身之宗旨,鄙视以强凌弱的行为。一九五七年,王景春被选入福建武术代表队,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观观摩评奖大会。他表演的醉拳、双刀和九节鞭都获得了大会奖励。
王老性格豪爽,十分健谈,当我们问及他的学武经历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学艺无止境,切忌自满,要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他还说:“早年,我随家父及师伯、师叔们练拳,以后我四处谋生,遍访名师,曾向王子平、万籁声等名家讨教;就是自己的师兄弟,也是各有各的长处,如能将他们的“高招”、“绝招”吸收过来,不仅能使自己的功夫日臻完美,而且对发展中华武术也有裨益。去年春天,《体育报》等单位在福州举行全国武术精英会演,王老和他的师兄费隐涛双双应邀赴会,两位古稀之人常常利用表演间隙切磋拳艺,并合练了太极靠打。下半年,他在参加兰州的赛事后又专程到浙江等地与师兄李青山、吕瑞芳聚会,畅叙友情,谈拳论艺。近年来,王老潜心磨练西域掌、心意十大形、拂尘剑等拳械,得益颇多。据他介绍,西域掌系明末清初由西域伊斯兰教传入中原,它兼有长拳、八卦、形意之特点,又具有擒拿摔打的手法,刚柔并蓄,熔内外家拳于一炉。
谈到医术,王老谦虚起来。我们指着墙上那面印有“妙手回春”的锦旗,想探个究竟。他微微一笑,说:“救死扶伤是行医者的本份嘛。”后来,他的一位同告诉我们,王景春到漳州以来,为当地群众、各级领导同志以及来漳冬训的国家女排和省市女排队员们,治好了不少伤科方面的疾病。他擅长针灸、按摩;也通内科,对中风、关节炎、新老伤痛和阳萎等症有独到的疗法,不少省内外患者长途跋涉而来,王老总是热情接待,精心施治,使他们满意而归。
在旧社会,民间拳师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提起这个,王老显得有些激动,他说:“那时候,武术不被重视,我空怀一身武艺和医术,东颠西跑了几十年,又有什么作为呢!解放后,武术虽几经起落,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一九八二年冬,国家体委在京召开了武术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这是非常适时而正确的。”前年,王景春已被增补为福建省武协;委员,并受聘担任漳州市武协技术顾问。与此同时,政府给他落实了政策,重新发给他个体行医执照。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王老兴奋不已,他感激地说:“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我只有用自己的余生拼命地工作,才能报答于万一!”最近,他正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资料陆续贡献出来,《西域掌》套路已录了相,正由厦门大学的林建华和福建师大的胡金焕等同志协助、整理成书;他所演练过的“判官笔”、“拂尘剑‘’和“阴阳扇”等传统套路,也已动笔撰写。
摹夜已深,我们起身告辞,并衷心祝愿他的这些著作早日问世,为祖国的武术宝库增光添彩。王老听了,会心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