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施载煌同志商榷
马德
《武林》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上刊登了施载煌同志的文章“也谈F =mv/t一一论内外家武术和冲量守恒定律”。文中写道:“太极推手……。发人时,不以冲击力,而象小砝码施力于天平盘一样,长时间施力于对方,以长时间的作用力来获得大的冲量Ft。我们常见太极推手时,功底深厚的老者能把身强力壮者推出,甚至使其跌出一丈远以外……”我认为,这段文字的论述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F = mv/t这一公式用解释太极推手亦不恰当,故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进行商榷。
首先谈谈太极推手发劲是长时间施力于对方,还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发劲动作。
我从师山东济南陈氏太极拳家洪均生先生学拳。他教授拳式后,常常与学生进行拳式的实用推手试验。每次都见他在瞬间发劲牵动对方重心,使之不是前俯,就是后仰,而失去平衡。有时,学生进招速度较快,用力较大,只见洪老师以更快的运动速度刹那间将对方掷出。这也证实于古拳论上所; 说的“缓来缓随,急来急应”。上述现象绝不如施同志所写的那样,“长时间施力于对方, 以长时间的作用力来获得大的冲量”将对方掷出。实际上是,我在瞬间改变运动方向,并加快运动速度,同时借对方运动的惯性,而使对方失去重心,甚至跌出很远。太极推手的发劲不是将力,直线前进地施于对方身上,而是利用身体各部位的旋转,即缠法,小滚动摩擦的形式,作用于对方肢体上,改变对方运动方向,加快运动速度,才能做到以柔克刚,将对方发出去。如果象小砝码施力于天平盘一样,长时间施力于对方,那么所施的力正好与对方的抵抗力处于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 只有当所施的力大于对方的抵抗力,才能推动对方使其慢慢后退,而不可能一下子将对方掷出去。
洪均生老师在“陈式太极拳三字经”一文中写道:“柔克刚,全在圆。争速度,在转关。任一转,无数点。点对点,劲发焉。方向对,时机妙。”这段文字有注解如下:与对方交手时对方也在旋转变化,其中同样有看不见的点线。如对方动作略慢于我的动作,只要暂停一秒的十分之几,点就暴露出来,我就可以用自己旋转中的点,对准他的这个点,将对方发出去。(原文载“陈氏太极拳研究”第二期第十一页。石家庄陈氏太极拳研究会编辑。)
如果以上所述不易理解,我们还可以用抛物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如欲将一物掷向远处,谁也不会象小砝码施力于天平盘那样长时间地施力于该物,而是先做蓄劲动作,再在短时间内以爆发力做抛出动作,才能将物掷向远处。诸如掷铁饼,标枪等均如此。
其次,谈谈能否用冲量公式Ft =mv去解释太极推手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应该先弄清楚冲量公式和太极推手这两件事物的实质。Ft= mv、 这一公式是用于计算两物体发生撞击时产生的冲力。大家知道,撞击是指两物体沿一直线相向运动时,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碰到一起而发生的现象。 太极推手的要求,正如施载煌同志所说,是“沾粘连随”,“不丢不顶”。这里所说的“不顶”,正是在太极推手中我与对方的两个力不允许同时直线前进, 且方向相反。假如出现“顶”的现象,那么谁的力大,谁就获胜,根本谈不上“以柔克刚”了。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冲力与太极推手的劲是截然相反的两回事。 自然,计算冲力的公式F = mv/t—也不能用于解释太极推手的劲。
最后附带提一下,F = mv/t这一公式是计算碰撞和打击时所产生的冲力的。物理学告诉我们,作用时间很短的力叫做冲力。而“小砝码长时间施力于天平盘”的这种力并不是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