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型 题
基础医学综合
1.冬天某人进入浴室后不久便突然晕倒,其血流动力学的原始因素是
A.全身血管收缩
B.心输出量减少
C。血管容量增加
D.血流速度加速
E.血量减少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是结合临床的理解分析题,考查考生对血流动力学原理的理解。
某人进入浴室后外界的湿热环境刺激使其广泛的血管扩张,血管容量增加,相对循环血量减少,血流速度加速,但仍可能满足不了脑血流供应要求而出现脑缺血而晕倒。答案A和B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与本题结果的原始因素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答案C为原始因素,是正确的。
2.女,60岁,右颈淋巴结肿大3个月,蚕豆大小,其可能性最小的病变是
A,转移癌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C.恶性淋巴瘤
D.淋巴结结核
E.转移性肉瘤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试题是为了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的知识点是关于淋巴结病变和肿瘤转移规律。
右颈淋巴结肿大,为期3个月,仅为蚕豆大小。对于60岁的女性来说,癌转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恶性淋巴瘤均是可能的,不能除外。转移性肉瘤的可能性最小,一是因为肉瘤在老年女性中不常见;二是因为即使发生肉瘤,亦主要沿血行转移,转移至淋巴结者极为罕见。
有22%的考生认为可能性最小的病变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只想到肿瘤;11%的考生选择了淋巴结结核,是没有认识到颈部淋巴结是结核常累及的部位。
3.患儿男,12岁。每性发热,腰痛。查体:眼睑水肿,血压145/lOOmmHg,尿检含一定数量红细胞,尿蛋白阳性,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
C,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D.肾小管重吸收的减少
E,肾小管排泄功能的下降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是结合临床的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的理解。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有效滤过压(滤过动力)、肾血浆流量以及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滤过条件)。决定有效滤过压的因素主要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和肾小球滤过面积增大可使滤过增多,但不会出现蛋白尿和血尿,出现蛋白尿和血尿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也无关,而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大则可使滤过增多,也可引起蛋白尿和血尿。所以正确答案是C。
4.王某,5岁。偏食、瘦小。门诊就医诊断为营养不良。医生建议纠正饮食习惯,并嘱增加蛋白质膳食,其主要原因是蛋白质在体内可
A.转变为糖,补充能量
B.转变为脂肪,维持能量平衡
C.直接氧化供能,维持能量平衡
D.补充多种氨基酸,维持互补作用,促进生长
E.执行多种特殊生理功能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试题考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试题描述涉及一孩童“偏食”、“瘦小”、“营养不良”;医生建议“纠正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膳食”均提示蛋白质对孩童的重要意义。
这种意义不是为供能,因为氧化供能不是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所以可排除备选答案A(转变为糖,补充能量量,B(转变为脂肪、维持能量平衡,和直接氧化供能,维持能量平衡。尽管蛋白质有“执行多种特殊生理功能”的作用,但不是通过补充外源蛋白质可直接实现的,“补充多种氨基酸,维持蛋白质互补作用,促进生长”是孩童最重要的,所以最佳选择答案是D。
5.患者男,51岁。近3年来出现关节炎症状和尿路结石,进食肉类食物时,病情加重。该患者发生的疾病涉及的代谢途径是
A.糖代谢
B.脂代谢
C.嘌昤核苷酸代谢
D.嘧啶核苷酸代谢
E.氨基酸代谢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试题考核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痛风症。
痛风症与核酸分解过多,嘌吟核苷酸代谢产物——尿酸生成过多有关。
6.一老年患者,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行活检术。镜下淋巴结结构破坏,见成团有角化珠形成的鳞状细胞团,最大的可能是
A.淋巴结结核
B.恶性淋巴瘤
C.慢性淋巴结炎
D.淋巴结转移性鳞癌
E.淋巴结真菌感染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为简单应用题,淋巴结结核、亚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结炎及淋巴结真菌染的镜下改变,均不会见成团由角化珠形成的鳞状细胞团,故只有答案D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最可能。
7.现在医学科学工作者通过获得大量特异DNA片段,结合适当的分析技术只限可鉴定基因缺陷。当前临床或研究室获得大量特异DNA片段最流行的方法是
A.化学合成
B.DNA合成仪合成
C.从外周血细胞大量制备
D基因克隆
E。聚合酶链反应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在于考核有关基因诊断的基本知识。
鉴定基因缺陷首先需要获得大量DNA特异片段,然后可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温度梯度或变性剂梯度凝胶电泳,杂合性丢失及序列分析等方法加以鉴定。目前,获得这些特异性DNA片段的最流行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即PCR。
本题属于较难的题目,多数考生选择了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方法复杂,不适宜于临床常规检测。部分原因在于教学中未给同学以相关知识。
8.患者男,60岁。近一周来指关节等多处关节疼痛。门诊化验血尿酸为O.5mmol/l,诊断为痛风,服用别嘌呤醇后缓解。下列选项中,能以尿酸为代谢终产物的物质是
A,嘧啶核苷酸
B.嘌呤核苷酸
C葡萄糖
D脂肪酸
E,丙氨酸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试题考核“嘌呤碱分解解代谢产物”。
嘌吟核苷酸或嘌呤在体内代谢终产物是尿酸,痛风症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0:1。
9.患者男,50岁。主述右上腹部隐痛2周,食欲缺乏并有呕吐。查体:T 37. 6℃,神清,皮肤轻度黄染,腹平,肝肋下指质软。可作为黄疸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
B.血清总胆红素与1分钟胆红素
C.血清清蛋白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血清淀粉酶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程度:解释
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核考生对胆红素代谢和黄疸实验室检查项目的了解及其他备选答案的检查意义。正常人胆红素的生成与排泄维持动态平衡,使得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甚微。肝对该平衡的维持起重要作用。任何原因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和(或)肝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素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正常人血浆胆红素总量为3. 4~17. 1 nol/l。(o.2—Img/dl),其中约80%是未结合胆红素,其余为结合胆红素。1分钟胆红素是指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重氮试剂迅速产生颜色反应。血清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血清蛋白、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淀粉酶的测定与黄疸的鉴别诊断没有直接的关系。本题的准确答案是B。
10.患儿男,2岁。腹膜后肿块5个月,直径3cm,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你认为最可能是下列的哪一种肿瘤
A.错构瘤
B.神经鞘膜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囊性畸胎瘤
E.平滑肌肉瘤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考核考生应用病理学基本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病例特点是肿瘤发生于小儿,发生于腹膜后,并且病理诊断为恶性,这就限定了应该选择神经母细胞瘤。错构病是良性肿瘤,不以发生于小儿为特点。神经鞘膜瘤是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成人多见。囊性畸胎瘤为良性,虽然畸胎瘤可发生于腹膜后,但囊性罕见。平滑肌肉瘤虽为恶性,但发生于腹膜后者不常见,而且不以发生于小儿为特点。
18%的考生选择了D,即认为可能为囊性畸胎瘤,误认为畸胎病为恶性,没有认识到囊性畸胎瘤主要发生于卵巢,而且主要见于成人。
11.患者男,24岁。吸烟,近1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1个月来,右脚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
A.液化性坏死
B.固缩坏死
C.干性坏疽
D湿性坏疽
E.干酪样坏死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题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为青年男性,有吸烟史、有慢性下肢逐渐缺血的表现,综合病史符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60%一95%患者有吸烟史。右脚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是足趾坏疽的表现。在坏疽中包括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本例符合干性坏疽。
本题的10%的考生选择了固缩坏死。固缩坏死,又称凋亡,是单个细胞的死亡,与干性坏疽完全无关。可能是受了足趾皱缩的误导。
12.患者男,40岁。曾患风湿性心内膜炎,发热,白细胞增高,皮肤黏膜有出血点,住院治疗,医嘱绝对卧床休息。今晨患者自行起床,突感头痛、左下肢麻木,呕吐,倒地死亡。该患者最可能的死|因是
A.心肌梗死
B,脑出血
C.肺动钩脉栓塞
D,肺炎
E.脑动脉栓塞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本试题的目的在于考核应用风湿病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病史,患者有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历史,近日发热且白细胞数增高,可能为活动性风湿病,也可能合并其他感染,但活动性风湿病一般没有皮肤黏膜出血点,而后者预示着小栓予的栓塞。死亡当日晨突然头痛、呕吐表示颅压增高,左下肢麻木说明脑内可能有实质性.病变,患者所患疾病可能为脑动脉栓塞,其特点是急性发病,所以栓塞的原因可能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有病变的瓣膜,尤以累及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更为常见,这也是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
约有20%的考生选择了B,即认为患者的死因为脑出血,而脑出血一般发生于高血压患者,本例患者无高血压史,而且高血压脑出血常无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的前驱症状。
13.患者萝男,50岁。30年吸烟史,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此种病理变化属于
A,支气管黏膜化生
B.支气管黏膜肥大
C.支气管黏膜萎缩
D.支气管鳞状细胞癌
E.支气管腺癌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试题考核化生的概念。
支气管镜活检可见鳞状上皮和支气管腺体,后者是支气管的正常结构,而鳞状上皮则不是支气管的正常组成成分,说明原来的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转变为白鳞状上皮,此种病理变化称为支气管黏膜的鳞状上皮化生。
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吸烟者和有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患者。本患者有30年吸烟史,很可能同时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生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就不足为怪了。
令人费解的是有约43%的考生认为该病变为鳞癌,但活检并未显示鳞状上皮有明显异型性,因此不能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尽管长期吸烟者易患肺癌,但不能根据吸烟史而诊断肺癌,只有在鳞状上皮细胞表现为足以诊断癌的异型性时才能考虑为肺癌。
14.患者女,25岁。妊娠37周,GPo,因羊膜破裂人院待产。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及遗传性疾病史,分娩过程顺利,产一男婴7斤重。分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抽搐、休克死亡。最可能发生的是
A.血栓形成
B.空气栓塞
C.脂肪栓塞莽
D心肌梗死
E.羊水栓塞
标准答案:E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难度:中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应用学到的栓塞和血栓形成的知识,判断在分娩时可能出现羊水栓塞的现象,而不属于其他情况。
15.患者女,50岁。上腹部隐痛5年,加重10天。近7天呕吐,呕出物呈棕褐色,同时大便呈柏油样。24小时前患者突发腹部剧痛,烦躁不安,逐渐神志不清,四肢发凉,急症入院。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尸检主要所见:腹腔内有棕褐色浑浊液体约1.OL。在胃小弯侧距幽门3.Ocm处有一椭圆形溃疡,溃疡直径2. 5cm,,深0,7cm,溃疡底有一黄豆大贯通口。肠腔内含有柏油样粪块。镜检:溃疡底分四层。溃疡边缘黏膜上皮无明显异常。该病例的病理诊断应该是
A.慢性胃溃疡
B.慢性胃溃疡合并出血
C.慢性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
D.慢性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E.溃疡胃癌合并出血、穿孔,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标准答案:D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难度:难
解析:本例患者长期腹部隐痛,镜检系慢性胃溃疡,因呕吐物为棕褐色并有柏油样大便,突发腹部剧痛,腹部紧张,肠呜音消失,逐渐神志不清,血压测不出,呼吸微弱,最后死亡。故本例应诊断为慢性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6.硝酸甘油为临床常用抗心绞痛药物,常与p受体阻断剂合用,其重要理由为
A.二者均可使心率减慢
B.在心室压力改变主面可相互拮抗
C.二者均可使心室容积减小
D.二者均可使心肌收缩减弱
E.二者均可使心肌耗氧量下降,有协同作用
标准答案:E
试题难度:易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属基本知识试题,考核“硝酸酯类和B受体阻断药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心绞痛药主要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其次增加缺血区心肌供氧来调整氧供需平衡。硝酸甘油对动脉、静脉都有舒张作用,以毛细血管后静静脉作用较强,回心血量减少,心容积缩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室壁肌张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降低心肌耗氧。但因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加快心率和心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对缺血心肌不利。此外还能舒张心外膜血管和侧支血管,改善心内膜缺血区供血。受体阻断药,阻断心脏pl受体,使心收缩力及心率降低,降低心肌耗氧,但对心肌的抑制作用,可增大心容积,延长射血时间而增加心肌耗氧。此外还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和心肌代谢。阻断剂普萘洛尔可改善硝酸酯引起的心收缩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硝酸甘油可缩小普萘洛尔引起心室容积增大,射血时间延长,两者耗氧降低,具有协同作用。
多数考生选择正确答案,表明考生对两类抗心绞痛药的作用及其优缺点掌握较好。
17.高血压伴心绞痛及哮喘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下列最适合治疗药是
A.卡托普利
B.普萘洛尔
C.硝苯地平
D氢氯噻嗪
E哌唑嗪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是考核“抗高血压药的选择应用”。
高血压伴心绞痛、哮喘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用药物要依据并发症和各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学基础。最合适的治疗药是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其对小动脉、小静脉、缺血冠脉、肾血管等都有扩张作用,减轻心前、后负荷,还轻度松弛支气管,用于降压、心绞痛及改善哮喘且不影响肾功能。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因降低心前、后负荷,用于降压,改善心绞痛,但对支气管平滑肌无影响,对肾功能不全者易引起高血钾。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因阻断支气管和肾血管e受体,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和肾功能不全。利尿药氢氯噻嗪对哮喘和心绞痛无治疗作用,还可降低肾小球滤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利。哌唑燎选择性对突触后膜。受体阻断,使小动脉、小静脉及肾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还因降低心前、后负荷,有利于改善心绞痛,但对支气管平滑肌无舒张作用。考生选择硝苯地平为最适合治疗的药物者占26.%。其他考生没有对并发症和药物作用、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比较,选择了其他不适合或禁用的药物。
18.患者女,22岁。在一次车祸中头部严重受伤,颅内压升高。治疗方案中包括选。用利尿药,下列不宣选用的药物是
A.呋塞米
B.甘露醇
C.螺内酯
D布美他尼
E.依他尼酸
标准答案:C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此题是理解分析试题,考核“利尿脱水药的选择应用”。
头部外伤引起颅内压升高,应选择利尿脱水作用快而强的药物。备选药物中,3个属高效利尿药,作用强、快,可降低颅内压,但不良反应大。螺内酯是抗醛固酮的利尿药,作用出现慢,利尿弱,故不能迅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静滴具有高渗脱水利尿作用,可迅速降低颅内压,是常用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综上比较,螺内酯不宜用于颅内压升高。选择此正确答案考生占47.9%,显示题目难度中等。其他考生选择的呋塞米、布美他尼和依他尼酸都有强大的利尿作用,排泄大量水分,血液浓缩有助于消除脑水肿。选择这些药物的原因是仅片面从不艮反应考虑,导致不恰当的选择。
19.患者女,32岁。发热、腰痛、尿频、尿急l个月,近3天全身关节酸痛、尿频、尿急加重。查体:体温39. 5℃,白细胞13X l09/1.,中性粒细胞86%,尿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诊断为大肠埃希菌性尿路感染,应首选
A.青霉素
B.红霉素
C.灰黄霉素
D头孢曲松
E.林可霉素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本试题是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考题。
根据患者发病史、症状、体温、血常规和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阳性等,诊断为大肠埃希茵性尿路感染。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备选答案有青霉素、红霉素、灰黄霉素、头孢曲松和林可霉素。根据抗茵谱分析,青霉素主要作用于多数革兰阳性茵、阴性球菌、螺旋体和放线菌。红霉素抗茵谱与青霉素G相似而略广。林可霉素抗茵谱与红霉素相似而略窄,灰黄霉素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头孢曲松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肠杆菌类和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茵有较强作用,对阳性菌作用不及第二代。大肠埃希茵属革兰阴性茵。选择正确答案头孢曲松的考生占42. 3%,错误选择青霉素和林可霉素分别占29. 4%和18. 1%。显然,众多考生没有掌握抗生素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抗菌谱。
20.标本涂片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菌体,革兰染色阳性,从菌体上有芽管伸出,但不与菌体脱离,形成假菌丝;将标本接种至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此微生物可能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
D。放线菌
E,毛癣菌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为基本技能题,考核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学及鉴别要点。
题干中的叙述,均为白色念珠茵形态学特点,尤其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是其鉴别要点。
题干中的叙述,均为白色念珠茵形态学特点,尤其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是其鉴别要点。有假茵丝是某些真菌的繁殖体特征,可除外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放线茵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毛癣茵属于皮肤癣真菌,为孢子增殖,镜下可见形态各异的分生孢子,而无球形或卵圆形茵体。
21.一位内蒙古青年男性,牧民,3个月前曾给羊接生流产羊羔。近2个月出现反复发热。每次发热持续约2周,间隔3-5日再次发热。发热期间伴肌肉疼痛和大关节游走性疼痛,热退时大汗淋漓。体检见各关节无明显红肿,肝脾肋下2cm,均可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该牧民最可能患的病是
A.登革热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斑疹伤寒
D.布鲁菌病(波浪热)
E Q热
标准答案:D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应用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掌握布氏杆菌的传播途径及其致病的临床特征。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媒介伊蚊传播引起的热带及亚热带感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与鼠类密切接触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斑疹伤寒分为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前者是由普氏立克次体经人虱传播的疾病,后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经鼠蚤传播的疾病。Q热是由伯氏考克斯体经蜱媒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布鲁茵病亦称波浪热,由布鲁菌引起,其症状体征如上所述,传染源为羊、牛等家畜,患病动物可出现流产,牧民经接生羔犊易被感染此病。
22.一名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出现脑膜炎症状和体征,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印度墨汁负染色后,镜检发现有大量的双层厚壁孢子,外有一层厚荚膜的真菌。引起这种机会性感染的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白假丝酵母菌
B.新生隐球菌
C.粗球孢子菌
D.荚膜组织胞浆菌
E.脑膜炎奈瑟菌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解释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应用题、难度适中。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主要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
脑膜炎奈瑟菌是能引起脑膜炎的细茵。白假丝酵母茵、粗球孢子茵及荚膜组织胞浆茵的形态均呈酵母相—菌丝相双相,均为机会致病性真菌,主要导致呼吸道及皮肤感染。新生隐球菌为致病性真菌,其形态如上所述,最易引起肺部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其在机体免疫低下(如AIDS、晚期肿瘤患者)时,更易并发脑膜炎等。
23.患者男,45岁。诊断为轻度高血压,首次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并有晕厥、心悸等症状,该患者最有可能服用的药物是
A.可乐定
B.哌唑嗪
C硝苯地平
D普萘洛尔
E ACEI
标准答案:B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记忆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考生对哌唑嗪不良反应的了解。
哌唑嗪主要不良反应为部分患者首次服用药物后出现“首剂现象”,表现为在用药30-90分钟出现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眩晕、晕厥及心悸等反应,这可能是由于阻断内脏交感神经的收缩血管作用,使静脉舒张,回心血量显著减少所致,
24.一患者急需接受骨髓移植,但无合适供体。已知发生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配型不合供体骨髓中存在着成熟的T淋巴细胞。为了减轻排斥反应,在移植前,可用补体加抗体处理配型不合的供体骨髓。在这种情况下,所应用的抗体应能识别
A.CD3
D.CD4
C CD8
D.CD28
E CD154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难
认知层次:综合应用
解析:本题为结合临床的理解型综合题,难度较大。考核移植排斥中T细胞的作用以及T细胞的最主要表面标志和功能分子。
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T细胞抗原受体(TCR)以非共价键与CD3分子形成的TCR-CD3复合物。CD3分子胞内段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模体(ITAM),ITAM的磷酸化提供T细胞活化信号传导功能。因此CD3是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与功能分子。配型不合供体骨髓中存在的大量成熟T淋巴细胞输注受者后可因受者的MHC不同而激活,从而产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必须去除。由于CD3是所有T细胞的表面分子,因此只要用抗CD3抗体联合补体可通过MAC溶细胞功能将所有T细胞去除。而CD4、CD8只分别是CD4+T、CD8+T细胞的表面标志,CD28表达于90%CD4+ T细胞和50% CD8+T细胞,CD40配体(CD40L,CD154)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的抗体仅能去除一部分T细胞,都不是最佳选项。因此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