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在中医学上非常重要,因为它被看做是人体生长发育、脏腑运转和体内物质运输、传递、排泄的最基础的推动力量。俗话讲的“断气”表明一个机体的死亡,一旦没了气,人就不再存在了。关于气,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表达的词语就更多了,“受气”、“生气”、“没力气”、“中气不足”等。气的最基本的功能主要是促进肌体的生长发育,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脏腑运动以及推动物质运输等。
“气”不仅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具有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
当“气”的运动表现不太正常时,也就是“气”不能正常运转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指的就是“气”运动失常的四种情况。
我们分别来看看“气”的失调会对女人的健康造成哪些影响。
“气滞”就是指气的运动不够通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胀痛。气滞的部位不同,导致出现的胀痛部位也不同。比如月经引起的小腹胀痛,就是气滞引起的妇科疾病最突出的表现。
“气郁”指的是气结聚在内,不能在身体内流通。如果气在体内流通不畅,那我们人体各个器官的运转、物质的运输和排泄都会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如胸闷憋气、手脚冰冷,其实就是气在体内循环不通畅导致的,所以,冬天最好多吃饭、多运动,这样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气逆”指的是气在体内上升的速度快而下降的速度慢给人体造成的疾病。气在人体中升降的运动都是有序的,上升作用能保证将体内的营养物质输送给大脑,维持各个器官在体内的功能;下降则是使进入人体的物质能够有序传递,并能向下汇集各种代谢物,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如果上升作用过强,就会出现头部血液过多、头晕头涨、面红目赤、倒经(月经从鼻孔流出)、头痛易怒、月经过多、两肋胀痛、甚至昏迷、半身瘫痪、口角歪斜等症状,下降作用过弱则会出现饮食不正常,出现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气陷”和“气逆”有着不同,是指气在体内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上升不足容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或脏腑发生位置移动,出现崩漏、头晕、健忘、眼前发黑、精神不振等症状;下降太过则容易使食物的传输过快或造成代谢物的;过度排出,从而出现拉肚子及小便频繁等疾病。
上面讲了人体的重要物质“气”,接下来再讲一讲“血”。
血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对人身体的滋养,它携带的营养成分和氧气是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女人来说,血更加重要:血充足,人会脸色红润,肌肤饱满丰盈,头发润滑有光泽,精力十足,感觉灵敏,活动也灵活。因为血是能将气的各种物质传递到全身各个脏器的最好载体,所以中医上又称“血为气之母”,也可以解释为“血能载气”。
血的生成离不开以下两个因素,也就是说补血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人人手:
- 脾胃的运化功能;
- 气的充足程度。
脾胃是我们机体用来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同时它也可以产生出大量的血液,因此,在中医上有“脾生血”的说法,也就是说,只有脾的功能正常了血液才能充足。
气有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只有气充足,血液生成的速度才会快。中医上称“气能生血”,也就是说如果血不充足应该先补气。
如果血不足或者循环不正常,就会造成身体的各种病症,比如失眠、健忘、烦躁、惊悸、面色无华、月经紊乱等。如果这样一直得不到改善,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人体生命、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主要是由气、血构成的,对女性来说,调养好气、血特别重要。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月经时会消耗和流失一定量的血液,加之经期情绪、心理的变化,身体中的雌激素会有所减少,月经失调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由此给肌肤带来的变化可想而知——肤色暗淡,眼圈发黑,脸上会长出痘痘,花容失色,令人苦恼。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而实用的补气养血的方法:
- 饮食调养
平常要多吃一些含有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它们都可以起到补血活血的作用。
- 中药调养
常用的可以生血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食补和药补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能够很好地调节内分泌,达到养血的效果。
- 运动养生
运动也是调养气血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可以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有氧性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如果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应该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及休息,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影响到身体的气血。
- 经络疗法
经常按摩头部、面部、脚部来消散淤血,并坚持用艾灸的方法来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重要穴位,是延缓衰老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文章来源于(女人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