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则气上”,气上即气机上逆之意。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在暴怒之后会“脸红脖子粗”,其实就是肝气上逆,气带血行的结果。严重的还会导致吐血。
如果气机不是上逆而是横逆,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两胁胀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气愤填膺”。“膺”就是胸的意思。相信不少人都有生完气后,气得胸腹发胀的经历。有些人也生气,但从不发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闷气”,以女性多见。其实与那种“一点就着”的火爆子脾气相比,生闷气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可能大家有这种印象,爱发火的人发脾气快,气消得也快。而生闷气就不一样了,爱生闷气的人往往会对一件小事记恨很久,这股气一直郁在胸中,对身体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中医讲究把脉,一个人如果生了气,从脉象上就能看出来。这种人的脉象与正常人相比有一个突出来的尖,表示肝在上火,这个时候可以吃加味逍遥散,吃上几天,脉象就会慢慢平复。不吃药只凭自身的调节,大概要1周多的时间,脉象才会慢慢平稳。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少生气,生气真的很伤身。
悲克怒:受了气就要哭出来
人非圣贤,谁能没脾气!有了脾气怎么办呢?
办法是“哭出来”。
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肝木为肺金所克。肺主悲,所以悲可以克怒。清代名医傅青主就曾经用此法来治病。据记载,当时一位青年男子来找傅青主治病,原因是前几日他跟妻子吵架,结果妻子得了重病。傅青主得知病因之后,从院子里捡了一块小石头,说这是药引,等到他把石子用火煮软,再来开方抓药。男子听后果然回家煮石子,一连数日不吃不喝,眼睛都熬红了。他的妻子看后,心痛不已,起身替他煎药,但石子还是没有变软。男子又来到傅家请教,傅青主听说他的妻子已能下地,才告诉他妻子的病已经治好。傅青主这里用的就是悲克怒的治疗方法。所以,如果你平时生气,不要憋着,想哭就哭,哭出来肝气就平了,这样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大的伤害了。
另外,有几个穴位消气的效果也比较好,比如太冲、阴包等。其实不只这两个,肝经上的很多穴位都有消气的效果。肝经起于足大趾,沿着腿一直上行至期门。沿着这条线一直拍,哪里有痛点就将哪里揉开,这样就可使肝经气血调畅,从而将生气对身体的害处降到最小。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外力,提高自身的修炼,养成处变不惊的性情才是根本。有一首《莫生气》是这样说的: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如此想想,许多事或许就可以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