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好了不奖励(三)

对孩子来说,一旦觉得某件事情是任务,他就会同时有苦役感。这样做下来,到他终于买上山地车时,游戏的兴趣多半已被大大地挫伤。如果过一段时间他对游戏的兴趣又起来了,你可以按这样的思路设计下一个“奖励”。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不要让孩子察觉你的真实意图。

  我想我这个“方法”如果在做之前被孩子听到了,可能会让他觉得是个馊主意。但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应该是乐意接受这个方法的——没有痛苦地减轻了网瘾,减少了和家长的冲突,他的生命成长中因此减少了一些损害。这对他当下及未来可能都是重要的。这应该是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防止出现问题的思路。

还要提醒家长们的是,纯粹的口头奖励也不要过分。

  儿童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不确信的情况下,才需要有外在的赞美和肯定来稳固他的自信。无论在什么事情上,只要孩子已形成较为确定的能力,就不需要经常去夸他,否则他会感到做作和廉价,反而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

  比如圆圆第一次缝了件布娃娃的衣服,我真诚地表扬她,当她已经缝到第四件时,我就不再需用“你缝得真好”这样的话夸奖她。我说“你的针脚缝得更均匀了,边线缝得比上一件还直”。这样的表扬话她听起来就比较真实,能带来成就感。

  表扬的话说得过头了,不如不说。家长对孩子真诚的欣赏有各种表现的渠道,除了直接的夸奖,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表达出来。不打击孩子和不过度表扬孩子,意义其实差不多,都是家长不去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

  在发展孩子各种良好品行习惯中,胡乱奖励不会对孩子的飞翔产生助力,却会成为挂在孩子翅膀上的石块。“考好了不奖励”正是为了避免给孩子帮倒忙。

特别提示

  采取“考好了不奖励”的政策,当然也有“考坏了不批评”的政策配套。就是说,在我们这里,她考好考坏都是正常的,不会因为她考好了我们就兴高采烈,考不好就生气失望,相关的奖惩当然更没有。

家长在成绩上的淡然,恰是对社会、学校过度渲染成绩现象的平衡,把孩子拉田到踏实的学习心态中,防止他在学习中有压力或变得虚浮起来。

  庸俗奖励只能带来庸俗动机,它使孩子不能够专注于学习本身,把奖品当作目的,却把学习当作一个手段,真正的目标丢失了。

对孩子来说,一旦觉得某件事情是任务,他就会同时有苦役感。

  儿童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不确信的情况下,才需要有外在的赞美和肯定来稳固他的自信。无论在什么事情上,只要孩子已形成较为确定的能力,就不需要经常去夸他,否则他会感到做作和廉价,反而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