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94
与女儿一起去“追星”
与男孩相比,女孩对“星”的迷恋程度似乎更疯狂一些。她们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偶像”的昂贵磁带、光盘;她们会不辞辛苦地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观看“偶像”的演唱会;她们会在演唱会的现场疯狂地对着“偶像”大喊“我爱你”……
其实,进入青春期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迷恋行为。但父母们也不用太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偶像”的迷恋程度就会慢慢地淡化。但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地看待她们的迷恋行为,反会促使她们更加任性、叛逆,甚至还会做出傻事。
小杰在小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但上了初中之后,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走“下坡路”。
一次妈妈在帮女儿打扫房间时发现。在女儿的抽屉里放着20多封没有寄出去的信,并且信封上一律写着“张信哲收”;打开女儿的MP3,里面全是张信哲的歌;翻开女儿的另一个抽屉,里面全是与张信哲有关的东西:海报、宣传画、唱片……妈妈马上明白了,女儿这是在追“星”。
女儿放学回家。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了,大声对女儿喊道:“我为你的学习费尽了心思,想不到,你的魂都让‘星’ 给勾走了。”
女儿刚想解释,妈妈拿起她书桌上的MP3就向地上砸去,接着把女儿抽屉里的信都拿出来,当着女儿的面撕得粉碎。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扔下书包就向门外冲去。
正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压力,女儿才用“追星”来寻找精神寄托。然而妈妈却没有给女儿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并且还用撕孩子信的方式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青春期的大多数女孩都会“追星”,并且会对她们的“偶像”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迷恋。那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追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
1.填补情感空白。
女孩在十二三岁时开始进入青春期,同时她们也进入了“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她们要在父母的全面呵护中挣脱出来,建立自我的独立形象:另一方面,她们需要建立新的依恋之情来填补这份“情感空白”。
2.寻找自我。
在青春期,女孩心中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往哪方面努力。她们急需一个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她们的榜样。于是女孩便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这些公众人物身上。
3.精神寄托
进入青春期的女孩,由于害怕父母否定自己,往往不会与父母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
因此,给她们崇拜的偶像写信,既满足了沟通的需要,又可以使自己被压迫的个性、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