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小雅渐渐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孩子刚刚开始预习时,内容不要太多,最好选择一两门比较薄弱的科目进行。在获得一定的经验以后,如果时间允许,再对其他的科目进行预习。
方法二:教女儿正确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在孩子预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时,父母一定要告诉她,不懂是很正常的。带着问题去听课,收获才会更多。
当然,父母还要建议孩子制作一套预习符号,比如“?”表示疑问,“——”表示不太清楚,“『』”表示不懂的词语等。
制作好预习符号后,父母要教孩子一些科学的预习方法。比如,先通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然后,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内容重点学习,还不明白的。就用着重号或自己设定的符号表示出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
一位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是这样总结自己的预习心得的:“在预习新内容的时候,我常常会碰到很多不明白的问题。我的方法就是把不懂的问题提前勾画出来,这样听老师讲课时,我就能心中有数了。当老师讲到那些不懂的问题时,我就会特别细心地听,所以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方法三:不要让女儿长时间预习
是不是孩子预习的时间越长越好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处理好预习、写作业、复习之间的关系呢?
一位妈妈这样介绍了她育女的成功经验:
让孩子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父母首先就应该让孩子有时间观念。
我们家女儿每天晚上五点放学,五点半回到家后,她先把这一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一下,大约半小时后,我们就开饭了。
吃过饭后,女儿先看半小时的动画片,然后开始做作业。做作业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最后她再花半小时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我对女儿提出的要求是:宁可做不完作业,也一定要复习;宁可不能预习,也一定要把作业做完。
当女儿有了时间观念、熟悉并掌握了这一流程后,她每次都能保质保量地把这一流程完成。
当孩子准备预习时,父母要告诉孩子,预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础性的知识,熟悉教材,在听课时能够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于一时看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做个记号。留到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不需要将所有的问题都在预习中弄懂,那样浪费的时间太多,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