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双赢,让孩子学会合作
人类心理中存在着“合作需求”,就是一种愿与其他人合作工作以达成共同目标的愿望。科学家经过核磁共振试验也发现,人们合作时大脑发出的信号是愉悦的信息,在与他人竞争时隋况则相反。在有选择的前提下,即使是孩子也更多地选择合作性的活动而非竞争性活动。
教育专家发现,当孩子们有机会合作达成共同的目标时,每个孩子都很清楚他们在为共同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每个角色对于结果成败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孩子们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时都全力以赴。在活动中,他们也学会了容忍不同的意见,接纳其他孩子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另外,竞争性活动经常会导致自卑感,而合作性活动极少会有这样的后果。相反地,合作性以及非竞争性的活动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大,也能更大程度地使孩子们产生自信心。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外一个人则要了一根鱼竿。带着得到的赐品,他们分开了。
得到鱼的人走了没几步,便用干树枝点起篝火,煮了鱼。他狼吞虎咽,没有好好品尝鱼的香味,就连鱼带汤一扫而光。没过几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终于饿死在空鱼篓旁边。
另外选择鱼竿的人只能继续选择忍饥挨饿,他一步步地向海边走去,准备钓鱼充饥。可是,当他看见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水时,他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上帝摇了摇头,决心再发一次慈悲。于是,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这次,这两个人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相互协作,一起去寻找有鱼的大海。
一路上,他们饿了时,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终于,经过艰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终于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他们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前面两个人因为不知道合作,所以两个人都失败了;而后来两个人懂得合作,最终双双取得了成功。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相携共进,才能实现双赢。毕竟,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多创造与孩子合作的机会,如一起修理坏的门窗,一起做饭等。在与父母的合作中,孩子可以学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在今后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就会运用这些技能。对于孩子主动进行合作的行为,父母应该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真正形成合作与竞争技能的时机,往往是在与同伴或集体的活动中,如参加运动会为运动员服务、助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