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奖惩促进孩子进步
对孩子的奖惩是一门教育艺术。奖励与惩罚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善意的、恰到好处的奖励或惩罚,都能促进孩子的进步,收到教育的效果。然而,过于频繁的奖励和过多、过重的惩罚,往往会事与愿违。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把握好奖励与惩罚的分寸,才能达到呵护孩子、引导孩子和教育孩子的目的。
乐乐始终和爷爷奶奶生活,到该上学时,父母将他接到身边,这才发现在他幼小的身上已养成了许多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习惯:贪玩、坐不住、做事粗心、不爱读书。为此,父母不遣余力地做着各种努力,但收效一直不佳,特别是到了小学三年级,乐乐的成绩一度在班里倒数110名中徘徊。
一段时间里爸爸很苦恼,也很担忧,因为父母知道,这种学习状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信心和成长,对他将来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他克服缺点,以至于在实施教育时父母逐渐失去了耐心,犯了 “急躁病”,甚至采用部队的那一套“高压式”管理教育方式,每次检查他敷衍了事的作业时,爸爸忍不住要训斥一番,以期望他能在下次作业中加以改正。
但大半年过去了,爸爸的方法不但没能奏效,反而使乐乐因害怕爸爸的训斥而不愿和爸爸谈学习上的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藏着掖着的,不愿意拿给父母看。那段时间,父母明显感到乐乐的精神压力大了,学习热情降了,回到家里后的话也少了,有时和他讲话精力也不够集中。
此时,爸爸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尽管孩子是自己的,但对乐乐的了解不深,关心不够,方法也不科学。从此,爸爸开始关注乐乐的一举一动,一改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变冷漠为关怀,夸奖乐乐的每一个小进步,想要使乐乐克服畏难情绪,重新激起他对学习的兴趣。当乐乐拿着他的作业给爸爸看,尽管他的作业与爸爸的要求相距很远,但爸爸还是尽可能地找出他作业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在爸爸的夸奖下,乐乐的学习成绩上来了,为人处世方面也有进步。上学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声:早上好,虽然声音有些小,但比起以前,扭扭捏捏或是低头要好上许多。知道心疼人了。在姥姥、姥爷接送时,懂得关心姥爷,不再跑得飞快,在姥爷的视线里玩耍。
现在乐乐对于舞蹈练习是非常认真,每晚睡觉前,把老师要求练习的技巧认真地练一遍,绝对不偷懒。有时睡觉时有些晚了,就建议乐乐不要练了,乐乐都说不行,必须练够次数才行。乐乐不反对继续学下去,还拉着妈妈快点交下期的费用。
乐乐运动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学会了游泳,滑旱冰也感觉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