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巧妙地对孩子使用暗示呢?美国教育专家爱德华教授指出,暗示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所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2.表情暗示
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形成刺激,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
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3.言语暗示
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4.动作暗示
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号,他就会学着做。
小孩子需要大人的爱和注意,特别父母可以口头上赞许他的好行为,或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这些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他的感情和鼓励,从而让孩子建立自信。
5.情境暗示
情景暗示主要建立在一种氛围的基础上,父母只要把握好当时的情景氛围,一般来说,这种暗示对孩子都是相当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