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面对孩子说话

蹲下来面对孩子说话

  父母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这看来是个简单的动作,却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而亲切的态度,使孩子和父母更亲近。因为爱的细节不仅能感染孩子,更能教育孩子。

  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踢球回家的冷小飞浑身大汗,他打开冰箱拿了一根冰棍就吃。吃完感觉不解渴,还想再吃。妈妈跑过来,冲着他训斥道:“吃多了会拉肚子!不能吃啦!”小飞很倔犟也很生气:“我热死了!我就要吃!”妈妈一看孩子不听自已的话,也火了。挡在冰箱前。

  爸爸看到母子间的对抗,便满面笑容地走到小飞的跟前蹲下来,平视着孩子,轻轻地为他擦汗,温和地说:“你是个懂道理的孩子,妈妈是怕你出完大汗后多吃冷饮伤身体”。小飞见爸爸一直蹲着温和地跟自己说话,也放松下来,说:“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爸爸点点头说:“真是好孩子,洗个澡一样会凉快的。”于是,小飞按照爸爸的话洗澡去了。

 父母能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在家庭中创造⋯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父母们知道,只有两边的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也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实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不妨看一看,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可以参照的。

1.使用的语言要温和

  好的意识还要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2.话语要带上真心和诚信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人们交谈时,语言都充满着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用意虽好,却往往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方式,因人而宜。

3.主动争取孩子的意见

  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都能让他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的一员。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的。

  蹲下来说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还是一种教育观的体现。只有怀着崇高的责任心和热切的期望才能蹲下来;只有把孩子看做是平等的个体才能蹲下来。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