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是幼儿园小儿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国内调查,儿童期感染率达40%一70%。家长常常因小儿睡眠不安用手搔抓肛门及会阴部,或发现大便中有活动的白色线样小虫而引起注意。
蛲虫寄生在小肠下段及结肠,约5~13毫米长,成虫寿命为20~30天,虫卵在体外皮肤上或指甲缝内可存活10天,散落在尘埃,可活3周。
感染方式是经口鼻吞入或吸入(自吞入虫卵到虫体发育成熟产卵需2-4周)虫卵。成虫夜间爬到肛门或会阴部产卵,此时可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当患儿用手搔抓时,虫卵附于指甲缝内再经口感染,或通过手、玩具、被褥传给他人,常常在幼儿园引起流行。
感染后孩子可因肛门痒影响睡眠,引起烦躁不安、夜间失眠、夜间磨牙等;还可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可引起泌尿系统統感染,出现频、尿急、尿痛和遗尿;生殖系统感染如阴道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
治疗办法为防治结合。首先让孩子注意个体卫生,饭育前、便后洗手;卫生用具如手巾、口杯等个人自用;不公用坐便器;入幼儿园一定要穿满裆裤;内衣裤、被褥应煮沸消毒,玩具每周清洗消毒,日光照射。
治疗可用驱蛔灵、安乐适、肠虫清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外用蛲虫膏。
因蛲虫生活周期为20~30天,如能做到清洁卫生阻断虫卵再次吞入或吸入,不用服药一个月后也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