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图3.15~3,1 6)下不断发生上崩解破碎和化学破坏。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状风化物。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和生物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破坏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在侵蚀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风化破坏作用。

岩块表友层受凤化剥落,棱角处最先消失。以后层层凤化剥离,而岩块内部尚未风化的部分便呈球形残留在地表。球状风化以柱状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地区最为典型。

(一)流水作用  流水的作用强大而普遍。流水侵蚀使地面变得崎岖(图3.17)。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且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发育,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我国黄土高原,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则形成宽镐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图3.18B)。

(二)风力作用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等。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常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致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图3.19)。它们成为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一些颗粒细小的粉沙尘土,被风挟带到更远的地方才沉落,因而在沙漠的外缘常形成黄土堆积,如我国的黄土高原。

岩块抬升形成的台地,因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崎岖的山地(左图)。由于岩性不同造成差异侵蚀,较松软的岩石易遭侵蚀形成谷地,较坚硬的岩石残留下来,突起成为山岭或山脊(右图)。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它常形成沙暴),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它常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治理流沙的有效措施就是植树造林,固定沙丘。 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不断改变着地球的表面形态。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地球上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并且由此分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例如,在海陆两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全球便有了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分化;陆地表面从高山、高原、平原、盆地的分布格局,到阴坡、阳坡的差异,又在不同的尺度上引起地理环境进一步分化,从而使陆地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