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大文规模的围湖造田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开始。从1 8 2 5年到1 905年,过度围垦使湖面面积缩小近1 500平方千米。1 949年以后,为贯彻以粮为纲、围垦灭螺的方针,湖区又经历三次大的围湖造田,围垦面积近l  900平方千米,人口从290万变为目前的1 000多万。

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围垦的初衷是在堤内只生产、不住人,洪水一来就破堤蓄洪。由于人口激增,迫于生计,原来用于蓄洪的垸(yuan)子,不但抛粮下种,而且建房造屋,住满了人。湖面锐减的后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在1 9 9 8年洪灾中,湖区很多堤垸溃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 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补偿生态赤字、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1 9 9 8年后,中央政府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当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退田还湖,说服动员境内村民外迁。目前,退田还湖已初见成效。汛期受灾人数、抗洪费用大大降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移民的经济收入也有所提高。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