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大都沿河而居。为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运输工具——独木舟。畜力车是随着对野兽的驯化而出现的。车子出现后,为了加快运输,提高负载,便产生了筑路的要求。古代的埃及、波斯、印度、罗马,都修过石砌道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岭地区开辟了著名的“金牛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驰道,颁布“车同轨”的法令,使车辆可畅行全国,同时又设置驿站,建立起邮传系统。汉朝开辟了经西域通往西方的道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
人类在利用天然的河、湖、海航运的同时,很早就挖掘人工运河,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凿了邗沟运河;秦朝时挖掘的灵渠把湘江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隋朝时完成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运河。唐代以后逐渐开始了海上贸易。宋代已把帆船作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工具,从广州、泉州等地出航东南亚、印度洋以至波斯湾。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曾先后7次渡洋远航,沟通了我国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关系。
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19世纪初开始,蒸汽机相继应用于船舶和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出现了机动船和机动车,从此开辟了近代运输的新纪元。到19世纪末,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制造出灵活、机动的汽车,开始了现代的公路运输;20世纪初将内燃机应用于飞行技术,飞机的诞生及其制造工业的进步,使航空运输得到迅速发展。几乎与此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公路和航空运输的日益开拓,导致石油开采和能源结构中液态、气态燃料的迅速增加,具有输送石油独特优势的管道运输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很快发展。至此,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已先后形成。
从古今中外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表明,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生产和分工以及专业化与协作不断发展的结果。它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除工农业生产外,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的空间活动范围、活动力度、活动速度无不与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有关。它既是国内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交流的纽带,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的纽带。 一选编自《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