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生态理论的萌芽已经在城市规划和实践中有所体现。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古代“山水城市”是一种着眼于环境,强调自然条件的选择和应用的早期生态城市的模型。古代的杭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的例子。杭州古城利用其东临大江,西依湖泊、群山的自然条件,将城市有机地组织到自然生态系统中,使城市处在美丽风景之中,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如何以生态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已成为城市规划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1996年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两个主题之一的“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
生态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是由多层次、多级别的子系统复合而成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系统以城市空间地域为核心,以近农业区、自然景观区和卫星城镇为外围地域,组成相对独立、工作和生活居住相互平衡、各类设施完善、具有生态效应的地域综合体。
在城市这个特定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城市绿地尤显重要。城市绿地系统并无定式。有人提出比较理想化的模式——“环状+楔状”城市绿地系统(图6.31)。这样的系统首先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形成,拥有大片连续的城郊绿地,既保护了城市环境,又将郊野的绿地引入城市;其次,楔形绿地还可将清凉的风,新鲜的空气,甚至远山近水都借入城市;再次,环状绿地的优点是便于市民到达,而且对城市的景观有一定的装饰性。 合肥市环城公园是我国目前优秀的城市绿地系统之一。它宛如一条丝带,连接着城区内逍遥津、包河、稻香楼及杏花村等几个块状绿地,初步形成具有园林风貌和综合游览功能的一系列开敞式公园。这种开敞式布局打破了一般公园被围墙禁锢的常规,很好地发挥了地势起伏、水面开阔、宜于接近的优势。环城公园全面铺开的绿色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环城绿带一年可滞尘1400~2800吨,每天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20吨,产生氧气30吨。又由于绿地布置依山就势,夏季能将东南风引入市区,利于形成舒适的环境,真正收到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