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它们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 0世纪5 0年代,尤其是7 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下面以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区位特点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优越的区位条件。
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图5.32)。
离铁矿区较近。鲁尔区铁矿资源较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著名的铁矿区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其中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图5.33)。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图5.34)。另一方面,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表5.3)。
世界性钢铁过剩。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随后,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及钢产品的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到这里落户。
综合整治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经过整治,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图5.35),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却大幅度提高。新建或迁入的企业涉及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工业部门,且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例如,鲁尔区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旧,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那里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材。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图5.36)。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0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现在,经过整治后的鲁尔区,不仅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较为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而且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的一半是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