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饲养的日常管理
养殖蚯蚓,必须熟悉和了解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蚯蚓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繁殖习性等特点,而且根据其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来进行日常管理。
(1)养殖蚯蚓饲料的投喂方法根据养殖的目的、要求以及养殖规模和方法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投喂方法。例如混合投喂法、分层投喂法、上投法、下层投喂法、料块(团)穴投喂法、侧面投喂法等。
混合投喂法:将饲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投喂。采用这种方法投喂蚯蚓,大多适用于农田、园林花卉园养殖蚯蚓。一般在春耕时结合给农田施底肥,耕翻绿肥;初夏时,在追肥以及秋收、秋耕等施肥时进行投喂。这样可以节省劳力而一举两得。另外,还可采取在农田行间、垄沟开沟投喂饲料,然后覆土。一般在农田中耕松土或追肥进行投喂饲料,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分层投喂法:包括投喂底层的基料和上层的添加饲料。为了保证一次饲养成功,对于初次养殖蚯蚓的人来说,可先在饲养箱或养殖床上放10~30厘米的基料,然后在饲养箱或养殖床一侧,从上到下去掉 3~6厘米的基料,在箱或床去掉的地方再放人松软的菜地泥土。初养者若把蚯蚓投放在泥土中,浇洒水后,蚯蚓便会很快钻入松软的泥土中。如果投喂的基料良好,蚯蚓便会迅速出现在基料巾;如果基料不适应蚯蚓的要求,蚯蚓便在缓冲的泥土中生活,觅食时才钻进基料中。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基料消耗后,加喂饲料可以采取团状定点投料、隔行条状投喂和块状料投喂等方法。如采用单一粪料发酵7~10天,采取块状方法投喂饲料。在每0.3平方米养殖 800条赤子爱胜蚓的饲养面上,饲料厚18~22厘米,20天左右可加料一次。加料时,把饲养面上陈旧饲料连同蚯蚓向饲养面的一侧推拢,然后在推除的空余面上再加上经发酵后的奶牛粪。一般在1~2天内,陈旧料堆里的蚯蚓便会纷纷迅速钻入到新加的饲料堆中。采用这种投料方法,可以大大节省劳力,并且蚓茧自动分清。在陈旧料堆中的大量卵茧可以集中收集,然后再另行孵化。
上投法:将饲料投放于蚯蚓栖息环境的表面。此法通常适用饲料的补充,也是养殖蚯蚓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当观察到养殖床表面粪化后,可在上面投喂一层约厚5~10厘米的新饲料层中取食、栖息、活动。经多次投料后则形成图28的形状。这种投喂方法便于观察蚯蚓食取饲料的情况,并且投料方便。不过新饲料中的水分会逐渐下渗,位于下方的旧料和蚓粪中的水分较大;加之蚓茧会逐渐埋于深处,对其孵化往往不利。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在投料前刮除蚓粪。
料块(团)穴投喂法:即把饲料制作加工成块状、球状,然后固定将料块埋在蚯蚓栖息生活的土壤内,这样蚯蚓便会聚集于料块(团)的四周而取食。这种投料方法养殖蚯蚓便于蚯蚓生活状况的观察以及较容易采取蚯蚓。
下层投喂法:即将新制作好的饲料投放在原来的饲料和蚓粪的下面,可在养殖器具一侧投放新的饲料,然后再把另一侧的旧饲料覆盖在新的饲料上。采用这种方法投喂蚯蚓,有利于产于旧饲料和蚓粪中的蚓茧进行孵化,而且由于新的饲料投入到下层,蚯蚓都被引诱到下层的新饲料中,这样便于蚓粪的清除。不过这种投喂方法也有其缺点,往往因旧料不清除,而蚯蚓食取新添加的饲料又不十分彻底,常造成饲料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