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及其提取
蝎的毒液为毒性蛋白,澄清透明,呈酸性反应。据测定,东亚钳蝎的蝎毒中含有全蝎毒素,为一种含碳、氢、氧及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与蛇的神经毒类似。此外,还含有卵磷脂、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及铵盐等,毒素占总蛋白量的60% ~70%,对小鼠的半致死量(LDso)为每千克体重1.6毫克(雄鼠)和1.4毫克(雌鼠)。经动物试验,蝎毒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但较蜈蚣毒弱。全蝎制剂给狗灌胃、肌肉注射及静脉注射,均有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全蝎制剂可影响血管运动中枢的机能,扩张血管,直接抑制心脏活动,并能降低肾上腺素的增压作用。在清醒动物上可见显著的镇静作用,但并不使动物入睡,这些因素可能与其降压机制有关。用蝎毒作用于蛙、豚鼠、家兔等动物,均可产生中毒现象,其毒性若加热至 100℃,经30分钟即被破坏。全蝎煎剂或其提出物的降压作用,较其浸制作用持久。大约3000 只蝎子可采得1克干毒。根据国内外有关报道,蝎毒可以治疗高血压、风湿、心血管等多种疾病。在许多中药验方和民间方剂中,蝎子都被利用。但对蝎毒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试验阶段,加之对蝎毒提纯等技术,还有待进一的研究。
最简单的取毒方法是用一金属镊子紧紧夹住一个触肢,但又不能夹破触肢,这时便会看到蝎子的尾刺处有毒液排出。1988年河南省南阳生物研究所赵新忠发明的“DTD—I型”电子脉冲提毒仪,此提毒仪是采用高频高压电脉原理,刺激蝎子的毒腺,使蝎子产生防卫性自然排毒。脉冲频率和电压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由调节,提毒方法十分简单,设备也不庞大,安全可靠,对动物没有损伤。一只蝎子可以反复多次取毒,仍能保持蝎子的正常生活和繁殖,并且此机还适用于蜈蚣、毒蚁、毒蛇等多种有毒动物的取毒。
蝎毒的提取一般在蝎子达到性成熟以后为好(即达6龄蝎),此时的蝎子正是生长发育的成熟期,排毒量大。取毒后,一般不会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蝎子的含毒和排毒量与蝎子的种类、雌、雄、龄期,体形的大小,季节、营养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当蝎子取毒后,一般表现为不爱活动,拖着尾巴,这时应给其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休息,同时需要及时补充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如投喂刚脱皮的黄粉虫幼虫。取蝎毒最适宜的时间和季节应是4~10月,早晨。此时气温较高,还是蝎子活动、觅食、生长发育的最好季节,其含毒量大,毒质品位高。而进入11月份以后,至翌年3月份,此间天气寒冷,温度较低,蝎子进入冬眠期,行动迟缓,甚至不吃不动,体内所贮存的营养供越冬用。如果再取毒,必然会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当然,如果能做好加温,恒温养殖,蝎子无冬眠,可适当取毒,不过其营养措施要跟上。
刚刚取出的蝎毒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略带黏性。一般取出的蝎毒直接滴在经过消毒的清洁的玻璃片上。取出的蝎毒很容易受到空气中细菌等污染。在常温下约2~3小时即会凝固。如果在日光照射和风化下很容易变质,甚至会失去原有的毒性。因此,取出的蝎毒应科学地处理和保存。
在取蝎毒之前,应准备玻璃片,1~2毫升医用注射器(包括5或6号针头)以及数量较大的安瓿。以上用量和装具均应严格洗净,消毒备用。其步骤如下:先将蝎毒滴在玻璃片上,用注射器收集毒液,然后分装于深色安瓿内,抽去空气,密封,放人-5~-10℃低温冰箱中保存。除此而外,还可采取低温真空干燥法处理蝎毒,使其变为白色粉末状,再放入深色玻璃瓶中,在低温冰箱中保存。由于干燥的蝎毒粉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并且当受到紫外线照射和高温的影响时很容易分解变质,破坏其毒性,故在保存时应特别注意。另外,目前对于蝎毒的深加工工艺和化学分离纯化工艺,则需要精密而复杂的仪器设备,技术要求也较高,一般条件下非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完成。况且目前蝎毒市场较小,有待于进一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