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放线菌病

羊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是牛羊和其他家畜以及人的一种非接触传染的慢性病。特征为局部组织增生与化脓,形成放线菌肿。其病原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此外还有化脓放线菌(原名化脓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要点】依据临床症状和病变,即可作出诊断。

  流行特点 放线菌病的病原不仅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而且还寄生于动物口腔、咽部粘膜、扁桃体和皮肤等部位,因此,粘膜或皮肤上只要有破损,便可以感染。该病一般为散发。

  监床症状和部检变 化 常见下领骨肿大,肿胀发展缓慢,最初的症状是下唇和面部的其他部位增厚,经过几个月才在增厚的皮下组织中形成直径达 5 厘米左右、单个或多数的坚硬结节;有时皮肤化脓破溃形成瘘管。病羊不能采食,消瘦,衰弱,舌和咽部感染时,组织肿胀变硬,流涎,咀嚼困难;乳房患病时,呈弥漫性肿大或有局灶性硬结。

【防治措施】

  治疗 硬结可用外科手术切除,若有瘘管形成,要连同瘘管彻底切除。切除后的新创腔,用碘酒纱布填塞,1~2天更换1次,伤口周围注射 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口服碘化钾,每天1~3克,可连用2~4周。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碘中毒现象(脱毛、消瘦和食欲缺乏等),应暂停用药5~6天或减少用量。抗生素治疗该病也有效,可同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注射于患部周围,每日1次,连用5日为1个疗程。

 预防 预防该病主要是防止皮肤和粘膜发生损伤,避免喂粗糙草料,发现伤口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