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伪结核病
山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局部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有时在肺、肝、脾和子宫角等处发生大小不等的结节,内含淡黄绿色干酪样物质。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伪结核棒状杆菌存在于土壤、肥料、肠道内和皮肤上,经创伤感染。监床症状 该病在羔羊中少见;随羊龄增长,发病增多。
感染初期,局部发生炎症,后波及邻近淋巴结,慢慢增大和化脓,脓初稀,渐变为牙膏样、干酪样。病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屠宰时才被发现。如体内淋巴结和内脏受波及时,则病羊逐渐消瘦、衰弱,呼吸加快,时有咳嗽,最后陷于恶病质而死亡。该病在头部和颈部淋巴结发生较多,肩前、股前和乳房等淋巴结次之。
剖检变 化 尸体消瘦,被毛粗乱、干燥;体表淋巴结肿大,内含干酪样坏死物;在肺、肝、脾、肾和子宫角等处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脓肿。
实验室检查 由未破溃的脓肿中采取脓液作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伪结核棒状杆菌为革兰氏阳性的杆状或球杆状的多形态的杆菌,较长的菌体一端常膨大呈棒状,单在或成栅状排列。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防治措施】
治疗 伪结核棒状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因脓肿有厚包囊,疗效不好。据报道,早期用0.5%黄色素10毫升静脉注射有效。如与青霉素并用,可提高疗效。对脓肿按一般外科常规将脓肿连同包膜一并摘除。
预防 平时须做好皮肤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皮肤破伤应注意及时处理。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