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的消化特点
(一)奶山羊消化器官的构造特点
1.复式胃 奶山羊属反刍动物,其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构成,瘤胃体积最大,通常把前3个胃称为前胃。前胃无消化腺组织,不能分泌消化液,但其容量很大,前胃中的微生物在消化饲料营养物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皱胃具有消化腺几可以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食物。
2.瘤胃中有共生微生物 奶山羊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嫌气性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与山羊相互依赖,故称为共生微生物。奶山羊瘤胃中每毫升内容物含有25 亿一 500亿个细菌和 45万~200多万个纤毛虫。瘤胃中的共生微生物对奶山羊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
3.胃容积较大 和单胃动物相比,奶山羊等反刍家畜的消化道容积特别大,尤其是前胃的容积大,占消化道总容积的 70%,其中又以瘤胃最大,占胃总容积的79%左右,网胃占7%,瓣胃占 3%,皱胃占11%。奶山羊单位体重的采食量高于牛和绵羊,干物质的采食量依生产水平和饲料质量的不同而异,一般为其体重的 3%~5%,而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为3%。
奶山羊瘤胃的实际容积为 22升,绵羊为23升。
(二)反刍 奶山羊摄食饲料,一般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咽人瘤胃,饲料先在瘤胃内与水和唾液混合后被揉磨、浸泡、发酵软化,经过一段时间再把饲料送回口腔仔细咀嚼,然后再入胃进行消化和吸收,这个过程称反刍,俗称“倒沫”。反刍时不仅把食团嚼碎,增加和瘤胃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微生物对食糜的发酵分解,而且与食糜一起同时吞进大量唾液,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无机盐,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另外,唾液为碱性,可以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酸,防止 瘤胃内容物偏酸而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反刍过程包括逆呕、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成年奶山羊一昼夜用于反刍的平均时间为 8. 5小时,反刍周期数为 20次。
(三)瘤胃微生物 的消化 作用 奶山羊瘤胃中的微生物通过其产生的纤维素水解酶,将食入粗纤维的50%~80%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和低级脂肪酸。瘤胃微生物能把生物学价值低的植物蛋白质或非蛋白氮转化成全价的细菌蛋白和纤毛虫蛋白,随食糜进入皱胃和小肠后,充当山羊的蛋白质饲料而被消化利用,它可满足羊体蛋白质需要量的20%~30%。瘤胃微生物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K,将牧草和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将淀粉和糖发酵转化成低级挥发性脂肪酸,能将无机硫和尿素氮合成含硫氨基酸。瘤胃微生物的类别和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饲料的不同而异,不同饲料所含成分不同,需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才能分解消化,改变日粮时,微生物区系也发生变化。所以变换饲料要逐渐进行,使微生物能够适应新的饲料组合,保证消化功能正常。突然变换奶山羊饲料往往会发生消化道疾
(四)皱胃和小肠 的消化 吸收 作用 奶山羊的皱胃具有分泌盐酸、蛋白酶和凝乳酶的作用,具有真正的消化功能。盐酸致活胃蛋白酶,它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特别是能不断地分解来自前胃的菌体蛋白和未被微生物利用的饲料蛋白质,使之变为氨基酸,被机体所利用。皱胃中的凝乳酶对羔羊尤为重要,它可使乳在皱胃中凝结成块状,有助于小肠消化吸收。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液的分泌与大部分消化作用在小肠上部进行,而消化产物的吸收在小肠下部。蛋白质消化后的多肽和氨基酸,以及碳水化合物消化产物葡萄糖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各种家畜中山羊和绵羊的小肠最长,而山羊小肠的相对长度更长,为其体长的27倍之多。小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营养物质。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无分泌消化液的功能,但可吸收水分、盐类和低级脂肪酸。进入大肠的内容物混有消化酶,因此,可在大肠中继续消化,大肠壁吸收水分,变成稍硬的粪粒,这些粪粒是由未被消化的饲料、杂质(角质、木质)、未被吸收的物质、消化道脱落细胞、消化液残存物(如胆汁、粘液等)、大量的微生物及腐败发酵产物等组成。大肠内容物中还有一些未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在盲肠和结肠内继续发酵,经微生物和小肠消化酶的作用,继续分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