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的选育
根据选育目的,把生物学特性优良的、高产的、种用价值高的公山羊和母山羊挑选出来供作繁殖,从而培育出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最多产品的个体,最终达到提高产量与质量的目的。奶山羊生产中所有选育方法都是针对一个或多个重要经济性状的改良和提高进行的。
第一节 奶山羊的选择方法
一、选择原理
奶山羊业中任何有效的选育计划都建立在一定遗传基本原理之上,因此,了解选择的基本原理十分重要。
由亲本和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差异导致个体间的不同,山羊个体从父母继承的遗传物质各占一半。奶山羊体细胞中共有30对染色体,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出现,但是由卵巢和睾丸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仅包含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每对染色体中一个基因来自公羊,另一个来自母羊。公母羊传递给后代的基因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受精时染色体数目恒定。特定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完全为一随机过程,有些生殖细胞可能包含许多有利于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配子产生过程中的随机分离和受精过程中的随机重组,说明了同一亲本不可能产生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后代的原因。
生产中选择种羊的主要依据为其表现型,是指可客观度量群体中个体间差异的指标,如增重速度、产奶量、被毛颜色等。由于显性基因的存在导致许多可以观察的表型变异,显性基因可以掩盖另一基因的效应,其效应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如无角性状基因(P)对有角(p)呈显性,因此Pp基因型的山羊表现为无角。另外,许多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受多基因控制,如产奶量、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性状。遗传上受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
(一)遗传变异 家畜的遗传组成(基因型)一般分为两部分:加性遗传效应(育种值)和非加性效应。育种值是总基因型中由亲本传给子代的部分,以影响特定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表示。影响某一特定性状的所有基因对加性基因效应的总和,称作该性状的育种值,选择的结果导致产生加性效应理想基因的频率增加。
基因型的非加性效应部分以基因在某一个体中结合的方式确定,特定基因配对表现出某种效应的结果会产生杂种优势。对于遗传效应为非加性的大多数性状,育种计划中就应尽可能地寻找有利基因组合,以产生杂种优势。
(二)选择差 选择差即为选择个体与其所在群体均值间的数值差异。奶山羊群体中,选择差一般由后备母羊的比例、选择中所考虑性状的数目和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等决定,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获得某重要经济性状的最大选择差。
(三)遗传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导致某一基因有利于一个性状的表现,而有利或不利于另一性状的表现,遗传相关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例如,体型大的母羊的平均产奶量要高于体型小的母羊,但产奶量和乳脂率呈负相关,生长速度与饲料报酬呈正相关。相关的主要原因为遗传因素时,在选种中应予以认真考虑,遗传相关影响性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