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前殖吸虫病
前殖吸虫有多种,以卵圆前殖吸虫和透明前殖吸虫分布较广,寄生于鸽的输卵管、法氏囊。偶见于禽蛋内。常引起输卵管炎,病禽产畸形蛋,有的因继发腹膜炎而死亡。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许多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均有报道,以华东、华南地区多见。
【流行特点】 前殖吸虫发育均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蜻蜓的成虫和稚虫。多呈地方性流行,流行面广,流行季节一与蜻蜓出现的季节相一致。禽类吞食了含有前殖吸虫囊蝴的蜻蜓幼虫、稚虫和成虫而感染。本病常在野禽之间流行,构成了自然疫源地。
【临床症状】感染初期,食欲及产蛋均正常,感染月余后,产蛋率下降,逐渐出现畸形蛋、软壳蛋或无壳蛋。随着病情发展,食欲减退,消瘦,羽毛脱落,精神不振,停止产蛋,有时从泄殖孔排出蛋壳碎片或流出石灰水样液体,腹部膨大,肛门潮红,肛门周围羽毛脱落。后期体温升高,饮欲增加,可导致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输卵管炎,输卵管砧膜充血,极度增厚,在黏膜上可找到虫体。此外尚有腹膜炎,腹腔内含有大量黄色浑浊的液体,脏器被于酪样凝集物粘着在一起,肠间可见到浓缩的卵黄,浆膜呈现明显的充血和出血,有时出现干性腹膜炎。
【诊断】 剖检在输卵管等处发现虫体,或用水洗沉淀法检查粪便,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定期驱虫,在流行地区根据发病季节进行有计划的驱虫;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有条件地区可用药物杀灭之;防止鸽群啄食蜻蜓及其稚虫,在蜻蜓出现季节勿在清晨或傍晚及雨后到池塘边放飞采食,以防感染。治疗可试用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200毫克,一次口服;毗唆酮,每千克体重60毫克,一次口服;丙硫咪哩,每千克体重100毫克,一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