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别名鹅口疮、酸臭嗦囊病、念珠菌口炎和消化道真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鸽及其他家禽上消化道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是上部消化道(口腔、咽、食管和嗦囊)的赫膜上生成白色的假膜和溃疡。人及家畜(牛、羊、猪、狗和猫)也能感染。如遇饲养管理不良或某些应激,可突然暴发,造成大批死亡。此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多雨的季节。1932年Gierke 首先报道了火鸡鹅口疮样病,1933年Hinshaw发现鸡与火鸡的鹅口疮与白色念珠菌有关。1985年春季在深圳某鸽场曾暴发此病,招致死鸽达3000多对,疫情长达1个月之久。
【病原】 病原是假丝酵母属的白假丝酵母菌,或叫白色念珠菌。
它也是婴儿鹅口疮的病原。本菌为兼性厌氧菌,适宜在沙堡弱氏培养基上生长,37℃培养24~48小时,形成乳酪状、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乳白色、带有酵母气味的菌落,其表层多为卵圆形酵母样出芽细胞,深层可见假菌丝。革兰氏染色阳性,其形态因来源不同而差异甚大。本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产气,蔗糖产酸,不发酵乳糖,这些生化特性有别于热带念珠菌和克柔氏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鸽、其他家禽的嗦囊,家畜及人的皮肤和赫膜上,可侵害宿主的皮肤、口腔、食管、气管、肺、阴户等部位。
土壤、某些植物的花(如乌来木)或叶(如桃金娘)中也存在。对理化因素有一定的抵抗力,用1%氢氧化钠溶液或2%福尔马林作用1小时才死亡。
【流行特点】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同时常寄生于健康畜禽和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中。其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消化道正常菌群失调,维生素缺乏,不良的卫生条件及过多使用抗菌药物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感染本病直接原因是由于食入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及饮水,消化道私膜损伤有利于病菌的侵入。鸽与鸽或其他家禽之间不直接传染。本病可以通过蛋壳传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同时因为存活者瘦小,失去了继续饲养的价值,所以淘汰率较高。
本病在各种家禽和野禽中均可发生,雏鸽及其他雏禽多发,仔猪、小牛较少见,人也可感染。雏鸽的易感性和死亡率较成年鸽高,成年鸽发生本病,主要是长期使用抗生素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继发感染。
【症状】病鸽表现呆滞,羽毛松乱,头缩,眼闭。行走迟缓或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嗦囊明显膨大和下垂,内容充实或有波动感。张口呼吸,口内有白色、疏松的干酪样物,并有酸臭味。排稀粪。有的有眼炎。病鸽消瘦,最后衰竭而死,病程5—10天。
【病变】 剖检可见鸽体消瘦,肛门附近羽毛不洁,皮肤不易剥离。特征性病变是上消化道,尤其是嗦囊内有白色疏松样物及白色干酪样鳞片状膜,极易刮落,有的已自动脱落,有一定的硬度。
严重的病变可深人到深部组织,而且结合牢固,极难分离。有的喉头已被干酪样物堵塞。眼睑肿胀,眼的下方被泪液沾湿。
【诊断】 根据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