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病
本病又叫绿脓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禽类、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共患病。鸡、火鸡和鸵鸟等有感染发病,在我国绿脓杆菌病已发生多起,应引起注意。鸽中时有发生,主要发生于雏幼鸽,以肠炎、腹泻、皮肤或翅膀发生黄色干硬肿为特征,严重的常取败血症死亡,死亡率可达50%以上。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绿脓假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一端有鞭毛,能运动,单在或成双排列,偶见短链。本菌的培养特性见表4-1。
表4-1 绿脓杆菌的培养特性
培养基 培养温度、时间 培养特性
普通肉汤 37℃,18~24小时稍浑浊,有菌膜,传代后菌膜呈蓝绿色
普通琼脂 37℃,24小时 菌落大小不一,呈蓝绿色,有芳香味
血液琼脂 37℃,18~24小时 大而扁平的灰绿色菌落,有β溶血环
麦康盖琼脂 37℃,24小时 生长良好,培养基呈暗绿色,菌落不红
SS 琼脂 37℃,24~48小时 呈中央棕绿的菌落
三糖铁培养基 37℃,24小时 不产生硫化氢,底部不变黑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木糖、半乳糖,不分解麦芽糖、蔗糖、鼠李糖、乳糖、山梨醇、阿拉伯糖等,氧化酶、接触酶和尿素酶阳性,能液化明胶。菌体纤细,在土壤、肠内容物、下水道的污泥、湖沼地,有时在井水中,均有存在。本菌对热有一定的耐受性,在55℃中经60分钟才被杀死。对紫外线、化学药及很多抗生素如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不敏感,但0.5%~1%醋酸溶液有迅速杀灭的作用。
【流行特点】 绿脓杆菌是一种腐生常在菌,广泛存在于空气、粪便、土壤、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中,随时随地都可感染传播而引起发病。各种年龄的鸽都易感,1~3周龄的雏鸽更易感,并可引起死亡,死亡率达49%以上。通常因种蛋污染菌引起,继而污染孵化器及环境,进一步在乳鸽中传染。同样,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外伤及注射针孔等途径感染。
【症状】病鸽表现精神沉郁甚至委靡,食欲下降或停止,毛松乱无光泽,眼闭,呼吸声粗厉或有呼吸啰音,消瘦无力。严重下痢,排淡黄色至黄绿色甚至血性稀粪,消瘦,肛门周围污秽,严重时肛门水肿,可因衰竭而死。重病鸽体温升高至42.5℃以上,病程3~5天,转归为败血症死亡。成年病鸽出现眼睑肿胀,流泪,眼角有脓性分泌物,有的角膜有溃疡灶,头和肉垂水肿,死亡率差异很大,10%~50%不等。但多呈散发性,即使有发病史的鸽场也是这样。
【病变】 本病突出的病变是肠炎,可见肠翻膜充血、出血,肠腔有赫液。此外,还可见喉赫膜、肺充血,气囊混浊,心包膜充血,肝肿大、质脆、表面不平整,有出血点及针头至绿豆大坏死灶。
若经创伤途径感染,则可见患部发炎及有蓝绿色变化。
【诊断】 经创伤途径感染的,可据症状及病变初步确诊。
经其他途径感染的,应结合病原分离才能确诊。
1.涂片镜检 采取肝、脾、肾、肺和胶样水肿液等病料做涂(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典型的阴性短小杆菌。
2.分离培养 采取病料接种普通琼脂和血液琼脂,可见到呈蓝绿色、有芳香气味或俘溶血环的典型菌落。
3.动物接种 取24小时的肉汤培养物,腹腔接种健康雏鸽或健康雏鸡,可引起发病死亡,取病死鸽病料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都能见到绿脓杆菌。
【预防与治疗】庆大霉素对本病有极好的疗效,按每只1万~2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也可使用多黏菌素B和多赫菌素E、四环素、链霉素、新霉素、三甲氧节氨嘧啶等药。因本病原容易形成耐药性,故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最好是定期交替用药。在预防方面,主要是在平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常规的防疫工作,避免创伤,若发现病鸽,应及时治疗或淘汰,并进行全场性的投药预防及卫生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