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叮
本病是鸽和其他家禽、家畜的一种典型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以顽固性腹泻、贫血、消瘦及脏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为特征。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温带地区较热带地区多见。饲养管理不良,尤其是营养缺乏,有利于此病的发生。
【病原】病原是禽型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畜毒力不强。其形态特点是菌体细长,呈棒状、钩形弯曲及偶有分枝的多形态型。
没有鞭毛、荚膜,也不形成芽胞。虽属革兰氏染色阳性,但不易着染,且具有抗酸染色的特性。涂片经火焰固定后,用石炭酸一品红染液(在1份含有3%碱性一品红的75%酒精溶液中,加入9 份5%石炭酸水溶液即成石炭酸一品红染液)染色,置酒精灯火焰中加热至产生蒸汽时持续3分钟,水洗后用3%盐酸酒精溶液脱色30分钟,水洗后用美蓝溶液(30份含1%美蓝的95%酒精溶液中,加入100份0.01%氢氧化钾溶液即成)染色1分钟。镜检可见在玻片蓝色的背景下呈红色的菌体。此菌对人工培养基的条件要求高,培养的时间要长。在全蛋或蛋黄培养基上,于39℃—40℃条件下约经10天培养才能缓慢地长出小菌落。病原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运动场中经4年仍有感染力,在已深埋0.9米达27个月之久的尸体中仍能找到此菌,在锯末中200C 168天或370C244天还存活。对干燥抵抗力更强,在分泌物中于避光处可存活150~332天,在阳光下可存活18~31天。但对热较敏感,55°C4小时,60℃60分钟,65℃15分钟,70℃10分钟,80℃5分钟,90℃2分钟,100℃不到1分钟可死亡。对化学消毒药、强酸、强碱有强大的抵抗力,4%~v5写碱液作用几小时不死亡,4%甲醛溶液或5%石炭酸与1%盐酸水溶液的混合液作用12小时,5%石炭酸作用24 小时才被灭活。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鸽和老龄鸽及其他家禽,幼龄鸽发病较少。病鸽及其他病禽是本病的传染源。在病鸽肠道内,有许多小圆形的溃疡性结核结节,能向肠腔内排出大量的结核杆菌,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场地、饲料、饮水和土壤等,易感鸽经口进入消化道感染,也可经鼻吸入污染的空气而感染。饲养人员的鞋底沽染了病鸽的粪便,再到其他地方去,就容易造成禽结核病的散播。饲养用具和运输车辆,也同样会受到污染,造成本病的传播。有人在蛋中分离出此菌,获得3.55%的分离率,故经蛋传染是可能的。
【症状】潜伏期长达2~12个月,多呈慢性经过。开始时病鸽食欲无明显变化,只见精神稍差,以后日渐消瘦与贫血。但症状的表现视病原侵害的部位而定,如结核发生在肺、肠、肢体骨骼、肝、脾时,分别出现呼吸困难,咳嗽;顽固性腹泻;翅膀下垂、瘫痪或跛行;黄疽或由于肝、脾破裂导致内出血而突然死亡。
【病变】 剖检可见患部出现针头至鸽蛋大的结节,切开后结节中心有干酪样物,其周围有石灰质。急性病例的结节周围有红色环,内有较多的小结节,就像切开的石榴。慢性病例的结节外围已变成白色质坚的瘫痕组织,其中心已干酪样钙化,但最中心为脓样。肺粟粒性结核病例,在肺中有较多的粟粒大小的结节,可随病程的延长而不断增大,黄白色,半透明,坚硬或外有纤维素性物包裹。肠结核常伴有肠私膜溃疡,溃疡病灶底部有被脓液覆盖着的、更小的结节形成的脐状溃疡。
【诊断】 据病程、特征性的症状与病变可初步确诊,最后确诊应进行病原的检查。下列方法可作为活鸽检查的有效手段。
1.结核菌素试验 用结核菌素注射器在鸽的上眼睑皮内注入0.03~0.05毫升禽型结核菌素,于注射后48小时及72小时各观察1次。注射部位如出现温度升高并有明显肿胀者为阳性,证明为结核病;肿胀不明显的为疑似;无肿胀者为阴性。此方法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误差,应注意校正。
2.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用无自凝现象的禽型结核死菌抗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均有供应),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配成含10%的悬液。操作时取鸽的翅内侧静脉血1滴放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加入1滴上述抗原悬液,然后用洁净的牙签混匀后,1分钟内判断结果。出现凝集(絮状沉淀)的判为阳性,否则判为阴性。此法既简便又快速。
【预防与治疗】 此病虽有异烟脐、异烟腙、链霉素等特效治疗药物,但因疗程长、成本高,并且在治疗期间还有向外排出病原、不断造成污染的问题,故对病鸽不宜治疗,应予以淘汰,做无害化处理,并进行全场消毒。在预防方面,重要的是不引进传染源,新鸽群引进后必须隔离饲养60天,经观察确认无此病时再混群。此外,平时还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把预防工作做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