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鼠等不少家养或野外的动物是普遍的带菌者,这些动物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源。
【症状】 潜伏期12~18小时或稍长。幼鸽常呈急性败血经过,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症状也趋向缓和而成为亚急性、慢性或隐性经过。本病有肠型、内脏型、关节型和神经型之分,这些类型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发生。
1.肠型本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功能严重障碍。病鸽精神呆滞,食欲不振或废绝,毛松,呆立,头缩,眼闭,排水样或黄绿色、褐绿色、绿色带泡沫的稀粪,粪中夹杂有被黏液包裹的食料,发出恶臭,肛门附近羽毛有粪污,迅速消瘦,多在3~7天内死亡。
2.关节型当肠型进一步发展时,病原透过肠壁进入血流,形成败血症,再转到关节等其他部位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受累关节发红、发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在肢体关节尤其踝、肘关节更为多见和明显。病鸽为了减轻疼痛,常垂翅或提腿,以减轻患肢负重。
3.神经型病鸽因脑脊髓受损害而表现出共济失调,头颈歪扭,或头部低下、后仰、侧扭等神经症状。
4.内脏型病鸽体内单一或多个脏器受损害,一般无特殊症状,严重时可见病鸽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日渐消瘦,病情迅速恶化,病程也较短。
【病变】
1.肠型可见肠壁增厚,黏膜潮红,内充绿色或黄绿色、白色有泡沫的糊状内容物。泄殖腔黏膜潮红,患鸽消瘦,眼部深陷,皮肤干燥且不易剥离。
2.关节型关节温度升高,有柔软或坚实感,肿大,切开可见淡黄色炎症渗出物、脓液或干酪样物,关节面粗糙甚至粘连。
3.神经型仅表现脑脊髓充血、出血,其他脏器不见有病变。
4.内脏型可见肝、肾、脾、心、胰腺等脏器有大头针头至粟粒大、呈放射状的黄白色坏死结节。肝肿大,古铜色。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包粘连,心冠沟有针尖大出血点。有的病例可出现腹膜炎、胸膜炎或脾的灰白色坏死。成年患病雌鸽卵巢上的卵泡退化,变质、变形,变成紫红色、紫色或黑色、黄绿色,内有干酪样物,雄鸽常为单侧睾丸发炎、肿大及局部坏死,有的胸肌可出现细小的脓疡病变。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症状与病变一般可初步确诊。确认本病必须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约需数天时间,而检查结果与采取适当的病料有一定的关系。
1.病料采集 通常病鸽的盲肠内容物与盲肠扁桃体是最好的采样部位;嗦囊是所有年龄鸽持续感染的可能病原贮存处;如果经卵传染,则只有在空肠部位分离到病原菌;垫料样品可用于检查鸽群的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由于粪便排菌是间歇性的,所以采用泄殖腔棉拭子样本检菌的意义不大,检出率不高,但若从母鸽泄殖腔检出菌则说明其后代感染本病;采取产蛋垫料样本的病原菌检出率在环境检查中是最高的,在评价环境时应以此为基础。此外,如新鲜粪便、尘埃、孵化室的羽毛屑、死胚、蛋壳,1日龄鸽泄殖腔的棉拭子和饲料等也可作为病料样本;急性病例的肝、脾、心血、肺等器官的病料也是很合适的检查样本。
2.分离培养 副伤寒沙门氏菌应按分离培养程序进行。新鲜的器官组织病料可直接接种营养性琼脂平板或斜面;粪便、垫料、肠内容物及病料组织等污染样本应先接种于选择性肉汤中,在42℃~43℃增菌培养24~48小时,然后再接种选择性琼脂平板或斜面上做分离培养。最常用的选择性增菌肉汤为四硫磺酸盐亮绿(BG)肉汤、亚硒酸盐BG磺胺肉汤等,固体选择培养基以BG琼脂最常用;饲料等样本在分离培养时,在移种选择性肉汤前应先接种于乳糖肉汤进行增菌。最后挑选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接种三糖铁和赖氨酸铁琼脂斜面,并做生化、血清学试验等最终鉴定。
3.血清学检查 经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鉴定的沙门氏菌均应进行血清型鉴定。血清学检查方法较多,常用的如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快速全血平板凝集试验(WB),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微量凝集试验等。血清学方法的缺点是:检不出肠道带菌者,阳性反应的滴度波动较大,只能检出少数抗原型。
【鉴别诊断】 本病各型均有一些与之类似的疾病,应加以区分:
肠型副伤寒初期排水样稀粪,与鸽1型副黏病毒病、葡萄球菌病、食盐中毒等症状类似。鸽Ⅰ型副勃病毒病有其特有的症状与病变(震颤,有神经症状及颈部皮下出血等);食盐中毒时渴欲增加,嗦囊积液时皮下组织胶样浸润;葡萄球菌病应通过病原检查来区别。此外,本病还应与排黄绿色稀粪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毛滴虫病,禽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禽流感相区别。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肝呈现土黄色,并可见饲料、饮水或饲槽、水槽的霉菌严重污染;毛滴虫病鸽口腔有易剥离的淡黄色假膜,口腔直接湿涂片,在弱光的低倍镜下可看到活虫体;禽衣原体病多有一单侧性眼炎,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胸、腹腔炎;患钩端螺旋体病时可见脾脏高度肿大并呈花斑状,肠道内表面有绿色黏液,肌肉、脂肪、皮肤变黄;禽流感有头、颈、胸部水肿,胸肌、胸骨内侧,心脏和腹脂有点状出血。上述各病的症状、病变是本病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