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繁殖时的注意事项
刚配对上笼生产的鸽,通常应检查下述问题:
(1)有无两鸽全公、全母由于公母鉴别较困难,有可能出现两只都是同性鸽,配对后两者经常打架,或两者低头、鼓颈,互相追逐,并有“咕咕”的叫声,则可能全为公鸽;两鸽配对后连续产蛋3~4只的,则可能为全母,这时应将配错的鸽拆开重配。
(2)有无“同性恋” 配对后两者感情很好,但1个多月仍未产蛋,应仔细观察是否为两只公鸽“同性恋”,因为两只公鸽在一起后,即使开始感情不好,但一段时间后,已能相处,并产生了感情,有时还有交配的动作和爱抚的行为,但不会产蛋,这就是“同性恋”,应即拆离。
(3)有无母鸽不成熟或一方恋旧 有些鸽公母配合确实无误,但两者感情不合,公鸽要交配时,母鸽不肯,公鸽强行交配失败,就去不断追打母鸽。这时应检查母鸽是否成熟,若未到龄,可重换发情的母鸽。也可能两者之一在配对前已有对象,对眼前的对象没有感情。出现这一情况,可先培养感情。方法是,在笼的中间加放一块铁网,将两鸽隔开,使彼此可以看到;大约经过一二天就能培养出感情来,当公鸽发出“咕咕”声时,母鸽频频点头表示同意时,可将隔网抽开,这样就配成了。个别经过1周左右仍未配成的,就必须调换公母鸽,重新配对。
(4)产蛋有无异常 通常情况下,鸽子每孕必2卵,产1个蛋的以下述两种情况居多:一是新配对的初产鸽,约占产单蛋现象总数的60%以上;二是少数具有重复出现率的寡产母鸽,约为总数的30%左右;属于偶然出现的约占1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鸽卵巢发育不良,或在某一时期,某种疾病、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所致。应注意继续观察,如果发现是遗传性的应及时淘汰。产沙壳蛋和软壳蛋者,多因日粮中钙或维生素D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所致,也有的是因高温气候、疾病等影响亲鸽摄食和代谢所致。因此必须分析主要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产无黄蛋,多数发生于患有生殖道疾病的母鸽,如有输卵管炎症时,粘膜上皮组织、血块等异物像卵黄一样下移,刺激蛋白分泌部及其他相应分泌部分泌而形成无黄蛋。当消除这些异物源以后,母鸽就可恢复正常产卵。
产双黄蛋一般发生在产蛋高峰期,日粮营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易出现。其机制在于卵巢内两个成熟的卵细胞几乎同时排落于输卵管的结果。
(5)有无踩破蛋或不孵蛋 初产鸽情绪不稳定,性格较烈,或是由于鸽有恶习常踩破蛋,或弃蛋不孵,或者频频离巢,使孵化失败,导致死精或死胚。这时应调换鸽笼,或改变其生活环境,观察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有无改变,若无改变,应予淘汰。但也有的是由于环境不安宁和饲料不足引起的,应采取措施,保持鸽舍环境安静,供应充足的饲料。
(6)雌、雄比例适宜与否 在群养鸽中,如果雄多于雌,鸽群会出现争偶打架的现象,导致交配失败或打斗受伤。公或母偏多,都会造成无精蛋及破蛋增多.。因此,自由交配的群养鸽必须雌、雄比例相宜。
避免鸽的密度太大和数量过多,并要在舍内设置足够的产蛋巢,还要将鸽群中没有配成对的鸽子捉出来人工配对。
(7)要经常检查巢盆内有无垫草,无垫草容易使种蛋破裂影响繁殖率。同时要注意巢盆稳定和位置固定,巢盆不稳定,容易摔坏蛋或摔死幼鸽。巢盆不固定容易引起种鸽误入而发生争斗,影响繁殖。
(8)试验表明,年轻种鸽、新配种鸽产的头3窝蛋,孵出的幼鸽素质、性能、体魄都比后几窝孵出的幼鸽好。因此,不能拿掉头窝蛋。
(9)防止幼鸽发育不良或停滞 繁殖期幼鸽变僵的主要原因是:第1,种鸽繁殖期过长,长期处于疲乏、体力不足,因而对幼鸽哺育不勤,导致幼鸽发育迟缓;第2,给食没坚持定量定时或时饱时饥,再者就是缺乏饮水,影响正常哺育;第3,种鸽初次哺雏,缺乏经验,有时哺水多,哺食少而引起幼雏发育不良,变成僵鸽。
因此,在安排种鸽繁殖时要有间隙,让其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并且要注意繁殖期对种鸽的饲养管理。
(10)做好种鸽在繁殖期的保健工作 长期担任繁殖任务的种鸽,应补给强壮药物恢复休质。或在每繁殖一窝后间隔一窝。同时,还可以进行雌、雄分离处理,以恢复体质.提高繁殖质量。
(11)种鸽性欲不旺盛 影响受精时,可给雄鸽注射翠丸素,每次0.5毫升,连续注射4天,同时,可喂白胡椒,每次7粒。雌鸽注射黄体酮,每次。.5毫升,连续注射4天。
(12)孵化后1周,不能使母鸽与雏鸽分离。
(13)出巢后的幼鸽须收容在幼鸽室,不要让它同种鸽同居。
(14)注意鸽舍和巢盘的卫生,防止寄生虫。
(15)不能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同时注意防止猫、老鼠、黄鼠狼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