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杂交改良
杂交就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公母兔之间交配,获得兼有不同品种(或品系)特征的后代。在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繁育方法可以产生杂种优势,即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其父母的总平均值。
杂交,一方面可以育成新品种,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在养兔业中常用的杂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杂交 经济杂交又称简单杂交,采用两个品种(或品系)的公母兔交配,目的是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产兔群的经济效益。杂种一代一般具有生活力强、生长发育快、产毛性能高等优点。例如,新西兰白兔与加利福尼亚兔杂交后,其后代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都高于双亲的平均值(表4-6)。
表4-6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的杂交效果
项 目 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加×新(母兔)
每年平均每只母兔产仔数(只) 37.23 37.20 41.34
平均每胎产仔数(只) 8.1 7.9 8.6
平均每胎断奶仔兔数(只) 7.3 7.6 7.8
8周龄平均体重(千克) 1.93 1.68 2.03
饲料消耗比 3.41:1 3.01:1 3.05:1
经济杂交可以用两品种间的杂交,也可以用三品种间的杂交,杂种后代不论公母一般都不作为种用,只作为经济利用。
2.育成杂交 主要用于培育新品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家兔品种几乎都是用这种方法育成的。例如,青紫蓝兔就是1913 年法国育种家用灰色嘎伦野兔、蓝色贝韦伦兔和喜马拉雅兔杂交育成的。目前分布于江、浙一带的全耳毛兔,虽然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优点,但是有体型小、兔毛密度差、产毛量低等缺点。因而可考虑用体型大、产毛性能好的德系长毛兔进行杂交,以育成新型的全耳毛长毛兔。育成杂交的步骤一般可分为杂交、固定、提高3个阶段。
(1)杂交阶段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公母兔杂交,使各个品种的优点尽量在杂种后代中结合,改变原有家兔类型,创造新的理想类型。
(2)固定阶段当杂交后代达到理想型后即可停止杂交,进行横交固定。例如,在全耳毛兔的改良过程中,用德系长毛兔杂交至第二代或第三代,达到改良兔成年体重不低于3.5千克、年产毛量不低于750克时就可在杂种后代中选择理想型的公母兔进行交配。为了迅速固定优良性状,在横交固定阶段可大胆采用亲缘交配。
(3)提高阶段通过大量繁殖已经固定的理想型,迅速增加家兔数量和扩大新品种的分布地区。同时要不断完善品种的整体结构和提高品种质量,完成一个品种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准备鉴定验收。
3.导入杂交 当一个品种具有某些不足之处时,就可采用能弥补这些缺陷的另一品种进行导入杂交。一般只杂交1次,然后从第一代杂种中选出优良的公母兔与原品种的公母兔回交,再从第二代或第三代中(含外血1/4 或1/8)选出理想型进行横交固定(图4-1)。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江、浙一带针对全耳毛兔体型太小的缺点,用日本大耳兔进行导入杂交以增大体格,提高产毛量,回交2~3代后选择优良公母兔后代进行横交固定。已初步培育出成年体重为3.5~4千克、年产毛量600~700克的长毛兔。
4.级进杂交 级进杂交又称改造杂交。一般用当地母兔与引进的优良公兔交配,获得的杂种后代再与引进的良种公兔重复杂交,使当地品种的血缘成分越来越少,改良品种的血缘成分越来越多,达到理想型要求后,停止杂交进行自群繁育。
如用德系公兔改良本地长毛兔,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一代杂种再与德系公兔交配,杂种二代依然如此,这样累代以德系公兔与杂种母兔交配,直到杂种后代的生产性能达到理想型要求才停止杂交。一般认为杂交到第三代,即杂种兔含德系兔血缘达87.5%,其体型和产毛量基本上已与德系长毛兔相一致,这时就可进行杂种兔的自群繁育。如果杂交代数过高,可能导致生活力和适应性的下降。因此,杂交代数必须适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