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或天中节。端午节的节俗节礼一开始是围绕“除鬼驱邪”来展开的。因为,五月雨水多,湿度大,细菌病毒滋长。同时,正值长江、黄河汛期,常有水灾发生。真是“五月一天不完,祸害一天难免”。于是人们在端午节举行“驱邪”的活动。后来,因爱国诗人屈原于此日抱石自沉,以身殉果后,五月五日的民俗活动主题便演变成了纪念屈原了。节日的习俗大概有这样一些。
1.挂菖蒲、艾叶
民间特别是农村家庭,门窗上要挂菖蒲、艾叶,用以驱鬼避邪保平安。虽然这是迷信,但因艾叶、菖蒲具有杀虫、驱寒、消毒之用,故这一习俗一直保持下来,城乡许多家庭都在这一日采集艾叶,以备常年家用。
2.吃大蒜头,喝雄黄酒
端午节,家庭要备一桌丰盛于平日的饭菜,全家共享。这一餐习惯上要吃大蒜子煮肉,喝雄黄酒。大人会在不能喝酒的孩子额头上沾上雄黄,或画一个“王”字,去病消灾。这种习俗在现代城市已逐渐被人遗忘。
3.吃粽子
粽子又名角黍,端午吃粽是我国民间长久盛行的习俗。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吃粽成风,唐王李隆基曾写道:“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关于吃粽子来源的说法很多,但主要还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湖南岳阳、益阳一带,端午还兴吃麻花,当地把它称“油绞”,女婿去丈母娘家拜节,也要提一串麻花。据说,吃麻花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4.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一项盛大活动,据说,龙舟赛是从屈原投江后,人们组织舟船,竞相划浆,寻找尸首演变而来的。经过历代相传,龙舟竞渡已成为了全国性节日竞技活动和体育活动。
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竞渡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85年成立了“中国龙舟协会”,1991年在屈原投江的所在地,湖南岳阳举办了国际龙舟赛。
5.互赠节礼
端午节,亲朋好友之间有送节礼的风俗,一般以粽子、咸蛋、猪肉等相赠,女婿要去给丈人、丈母娘拜节,当然孝敬泰山大人的礼物要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