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古称元旦,南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其实,春节不只指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日起至新年正月十五闹元霄止都称春节。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二十九)开始。
春节的主要习俗如下:
1.吃团年饭
吃团年饭取一家团圆之意。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要阖家团聚吃一顿丰盛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年饭。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家人都会尽可能赶回家团聚。这顿饭要吃得欢欢乐乐,菜肴吃食也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如鱼(年年有余)、整鸡(大吉大利)、青菜(清洁平安)、年糕(年年高)等。吃饭时,不要说丧气的、不吉利的话,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盏,不要碰翻椅凳,因为这些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2.守岁
在“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的除夕之夜,我国许多民族都有通宵守岁的习俗,这一夜,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起畅谈,小孩还可以从大人那儿得到压岁钱。人们认为这种“高堂摆长宴,红烛照通宵”的守岁,预兆来年家业兴旺,百事如意。
3.鞭炮迎新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幼学珠玑·岁时》),说明除夕燃放鞭炮的历史久远。不过,古人燃放鞭炮的目的是驱鬼祛邪,而现在则是表示吉庆欢乐,鞭炮炸得越响,被认为来年家庭财源越兴旺。但在现代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很大的城市,放鞭炮会增加噪音,破坏环境,带来火灾隐患等。因此,现在许多城市政府公告市民不准许在城市随意燃放鞭炮,94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未于新年钟声敲响之际燃放鞭炮。相信,这种做法会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4.拜年
春节拜年是一咱极富人情味的礼仪习俗。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拜年的习俗各地并不相同,但一般初一上午不走亲访友,这时,基层单位领导或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可利用这一时间组织团拜活动,慰问烈军属或走访职工家庭。近些年来,中央领导人通过电视媒介向全国人民拜年,并提出新年的希望,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出去拜年要穿戴整洁。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些吉利话,即使是遇见平时与之开惯了玩笑的人也不能随便开玩笑。见到长辈要行拱手礼。走亲访友要携带礼物,作客吃饭要遵守“宴宾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