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礼节日文化的意义
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由于节日文化是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得以保存发展下来的。为了继承和丰富这一文化遗产,每个民族都要利用节日展示本民族文化艺术。并在节日文化的舞台上,民间艺术家们纷纷将文化精品展现出来,从而使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并在节日的民俗活动中,一方面是参与者尽情投入,另一方面,观赏者自由选择,这样使民俗节日的内容不断演变,在扬精华,去糟粕过程中,使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更好地为各族人民服务。
有益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民俗节日文化与节庆礼仪都是通过群体活动而实现的。人们通过节日可以互相表达良好的祝愿,联络感情,增加友谊,加强团结。因此,节日是谐和人际关系,加强民族亲和力的润滑剂,是密切人际交往,维系人际情感的特殊的精神纽带。
处在同一群体中的人,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平民,节日里大家都揣着同样的民俗心理,参与同样的民俗活动,咀嚼同样的传统文化精神,这样自会产生一种民族向心力。如华夏子孙普天同庆的春节,则像一剂强力的粘合剂,粘合着中华民族。许多海外侨胞,虽置身于异体文化之中,但每到此时,便要引起思归之感,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我国许多的节日习俗中,包括了食和玩两部分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序上满足了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如过年的团圆饭、端午的粽子、油纹(麻花),中秋的月饼,夏至的老姜炖鸡等等,这些隐含着一定象征意义的食品,最主要的功用仍是让人大饱口福。像节日里游春,对歌,放风筝,划龙舟,玩龙灯,舞狮子,扭秧歌等等,无不体现一个“玩”字。参与的人是那样兴高采烈,欢天喜地,观赏的人是那样欢快喜悦。这种男女老少的群体娱乐,创造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气氛,人们从中得到了身心平衡,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了审美性情的陶冶。
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充分利用地方的节日民俗资源,可以促进经贸发展,繁荣地方经济。近年来,有些地方,民俗搭台,经济唱戏”。通过举办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吸引游客,招揽客商,像山东维坊的“国际风筝节”,湖南岳阳的“国际龙舟节”,哈尔滨市的“冰雪节”等等,都是以利用民俗资源为手段,与当地物资交流、商品展销、科技博览联系起来,吸引国内外各界人士来观光考察,洽谈贸易,以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节日文化的作用功能如此之多,我们学习掌握节日风俗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十分重视公共关系的今天,作为个人,掌握一些节日习俗,有助于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人们通过节日参与共同的活动,通过互相拜访,互相祝贺,互相馈赠礼品等方式,自然地密切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
其次,作为领导者,掌握一些节俗节礼知识有助于工作。领导可以利用节日安排组织相应的活动,丰富群众的生活,使群众在生动有趣的娱乐活动中受到教育,领导还可以在节日里拜访、慰问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密切干群关系。
再其次,一些工厂、公司或经商的个人,可以利用节日人们的食文化习俗,生产经营传统的、迎合大众民俗心理的食物,以增加收益。所以了解一些节俗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有的节日和特有的节日习俗,又加上自古就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因而随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节日也会不同,节俗的内容也会有差异。对繁杂的节日习俗,本文不可能一一介绍,我们只就汉族影响大,流传范围广的节日及其习俗礼仪作一些介绍。
我国汉族民间现行的主要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一年中有元旦、春节、元宵节、花朝节、三月三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节、夏至节、中元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和冬至节。这些节日就其庆祝的主题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以农业生产习俗为主题的农事节日,如夏至、冬至节等;三是由古时对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的祭祀中保留下来的节日,如花朝、重阳节等;三是对民族英雄、烈士先贤、已故亲友表示纪念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四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法定的纪念节庆,如“五一”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从产生的历史时间看:一种是具有久远历史年代的传统节日,另一种是产生于近代、现代的节日,这里把它称为“现代节日”。传统节日有着特定的丰富的民俗内容,有着繁杂的十分讲究的礼仪。现代节日是我们国家为了某种政治的需要而法定的节日,也有一些特定的活动。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择其主要的节日分别进行说明。